100万亿元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换锚,影响大吗?


作者:曹西京
编辑:曹西京
时间:2019-12-30 15:49

12月28日,央行公告,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定价基准只能转换一次,转换后不能再次转换。分析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央行在利率转换完成后通过调节MLF调控LPR报价,存量浮息贷款利率大概率下行。

何谓LPR?

LPR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每月20日公布一次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最新的5年期以上利率是4.8%。

2019年8月17日,央妈发布文件,决定改革完善LPR的形成机制。首先,是将LPR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挂钩,今后如果央行降低MLF利率,LPR也将随之降低,报价的频率也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即将LPR与央妈给银行的利率挂钩。

其次,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将LPR报价的银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并定期评估调整。

而且,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8月17号以来,各大银行在新发放贷款中90%以上都采用LPR作为参考定价。LPR已经成为新增贷款利率定价的基础。

但根据2018年的数据,新增贷款仅占贷款存量的12%——也就是说,原有135万亿元的存量贷款没享受不到LPR传导的好处。这次的新公告,就是要求浮动利率贷款存量全部更改为LPR定价。


对银行影响有限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到2019年11月,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接近152万亿,其中绝大部分是浮动利率贷款;去掉下半年以来的新发放贷款,业内人士估计原采用浮动利率的存量贷款超过100万亿元。所以,这次切换利率锚,是对100万亿元贷款存量的一次降息。

比如,个人住房贷款一般是5年期以上的商业贷款,属于浮动利率,即锚定一个固定的标准利率后上浮或打折。以前锚定的是基准利率,明年起是LPR。

截止2019年9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9.05万亿元,而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末公积金住房贷款余额为5万亿元,假设2019年余额为5.5万亿元,那么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占住房贷款总额的17%。定价基准转换的贷款只包括商业住房贷款,不包括公积金住房贷款。

市场人士分析,银行会提供浮动和固定两种贷款报价,但在预期LPR下降背景下,客户通常会选择浮动利率报价,因为点差固定了,以便享受到降息过程中逐步下行的融资成本。如果经济回升、通胀上行,LPR处于上升周期,则房贷利率也会随之走升。此次换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整体股市,对银行略不利。

不过国盛证券提出,虽存量贷款利率可能跟随LPR下降,对银行贷款收益率和净息差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实际贷款基准换锚和加点仍由银行来决定,议价权博弈下银行尚有自主调整空间,且后续负债端成本有望继续跟随MLF下降,预计对银行的实际影响有限。短期来看,LPR只带来参考基准的变化。在“房住不炒”基调下,各地实际利率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调控态度。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