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街头,斑马线可谓一处“安全的港湾”。行人可放心的走,机动车必须礼让三分。然而,斑马线处也会出现机动车大排长龙等候行人通过的一幕,又生成了新的交通拥堵。 车辆不得不在斑马线前等候,好不容易穿过斑马线,行驶百米又遇上红灯,不得不继续等候,驾驶员心里真有点“烦”。要知道,一旦违规,100元罚款和记三分的处理会等着你。
为此,前上海市公交处副处长黄钟建议,可以在部分斑马线路段加强设置新型的立柱式红绿灯,用合理的调节手段来进行管理,使行人和机动车处于相对理想的交通状态。
“车子礼让行人是必须的,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斑马线上的交通规则应该严格执行,这是很有必要,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黄钟指出。
目前,驾驶员对斑马线处的通行不便,且有时会造成交通拥堵现象有些反映。对此,黄钟建议可逐步普及相关信号设施,斑马线两旁的人行道上设置立柱式红绿灯,告诉行人什么时候可以行走,什么时候暂时让一下机动车,以此来引领行人过斑马线,来调节行人的通行时间,也能方便照顾到机动车,不至于使机动车等候时间过长而造成局部拥堵。
“人行道边的过马路设施应该加强一些配备,技术设施要跟上去,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解决矛盾。比如某个路段的斑马线上行人过于密集,通行时间过长而造成机动车拥堵,那就可以通过红绿灯来分配调节行人的过街时间,以此疏通机动车的交通,做到‘人车相安无事’。”黄钟表示。
而晚上过马路时,行人看到闪闪发光的斑马线,行人走起来心里就更加有底,也会觉得更加安全。
黄钟告诉记者,在浦东峨山路南泉路口的斑马线附近,不仅有这样的立柱式红绿灯,到夜晚还在斑马线上配置有“发光地砖”,当绿灯亮起,地面就闪烁绿色,当红灯亮起时,地砖会变成红色。这个会发光的地砖,在夜晚保护着行人的安全,更加醒目的提醒着过往的行人车辆注意交通指示灯,注意交通安全。
“不仅在浦东峨山路南泉路口有这样的设施,上海的南京路等部分路段也已经推出了。”黄钟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到,在斑马线附近的人行道上的立柱红灯亮起时,路口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会自动进行检测,如果有行人闯红灯时,系统会发出“红灯,请耐心等候”“您已越线,请退回等待”等提示语,保障了行人尤其是越来越多“低头族”的安全。这样的设施,也让等候着的机动车驾驶员也比较安心。啥时能走,啥时等候,由机器来科学合理地调节,不至于引起后面车辆会排起长龙。
资深交通专家表示,通过调节绿灯增加车辆的通行率、合理调整车道设置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来解决“人车冲突”,可进一步提升道路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与此同时,行人也要更多地为机动车考虑考虑。今天上午,记者在车流繁忙的宜山路、古宜路口看到,这里的斑马线上,只要有行人准备进入,机动车在远处就会很自觉地停下,等候路人通过。而有部分行人走过斑马线时不是加快脚步,而是慢吞吞地散步式通过,丝毫不为机动车考虑。这种情况在很多路段也是司空见惯。 为此,对行人的交通行为也应该进行规范性约束,这对确保交通顺畅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