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刘海粟90年前的欧游带来了什么?|过大年·看展览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20-01-16 19:33

2020年,恰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

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纪念特展,日前在刘海粟美术馆揭幕。

 

展厅现场

此次纪念特展由“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刘海粟文献展”和“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组成。以百余件清晰、丰富的史料、作品来诠释和回望艺术史上这段至为重要的拓荒之旅。

 

二次欧游足迹遍及整个欧洲

20世纪中国美术留学生(游学)是中国美术史中最富时代特征的一个群体。

他们接受西方古典主义美术和现实主义美术,也带回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从而开拓、创新、融通,在形式上、观念上、思想上为中国美术尤其传统绘画注入新的血液。

刘海粟就是此群体中的一员。

 

刘海粟临摹米勒 油画《拾穗者》 ,1929年于巴黎

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受教育部之命第一次赴欧洲游学考察。这2年多的时间,他临摹名作,写生作画,完成百余幅作品,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应邀演讲《六法论》,并成功举办个展,作品《卢森堡之雪》为法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巴黎大学教授赖鲁阿高度赞扬刘海粟在中、西画之间做了很好的“沟通与融合”。称其不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锋,即于欧洲艺坛,亦是一支生力军。

 

刘海粟 《 巴黎圣母院夕照》 ,1931年于巴黎

1933年至1935年,刘海粟第二次奉命欧游,这一次他肩负重大使命,全权负责中德两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展览取得极大成功,各国政府纷纷发出邀请,及至多国巡展。展览的成功举办让这位艺术使者所到之处,倍受关注。

期间,他精力充沛,日程满满,在汉堡美术院讲《中国画家之思想要素》、在杜赛特夫美术院讲《中国画与诗书》、在荷兰讲《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尼泊尔瑞京美术大厦讲《中国绘画六法论》等等,他此行大大播扬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生动而广泛地向国外介绍、宣传。

 

刘海粟临摹塞尚 《蓝花瓶》, 巴黎 年代不详

两次欧游,刘海粟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声望空前。

出行前他的挚友徐志摩曾说“山外有山,海外有海,想必你这次去探宝山,决不会空手而归。”这位在20世纪初即标榜“自我表现”、以“艺术叛徒”自居的现代画家,他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不仅探得“宝山”,而且诚如他自己所说:“搏全身之力以赴之,使吾国文化辉耀于群星间。


刘海粟游学欧洲不但学习西方绘画技巧,还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建立国家博物馆、设立国家美术馆、改善美术学校学制等关于改善中国艺术设施之“刍献”。他无愧为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他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

刘海粟于191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被誉为“新兴艺术策源地”的上海美专),推行了男女同校、旅行写生、公开使用裸体模特儿、成立艺术组织、创办美术杂志、倡议举办全国美展等一系列鼓动风潮、造成时势的历史创举。


早在1930年代,刘海粟已在国际上赢得“东方艺坛雄狮”、“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等美誉,是享誉海内外的画坛宗师与领袖。近一个世纪的艺坛求索,两次欧游、十上黄山的创举,对中西绘画融合发展的追求,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画坛先驱与泰斗的历史地位。


本次展览,颇为特别之处是作为时间轴的文献梳理,在一些时间点上配合馆藏的作品展示,让文字在画面上复活。

刘海粟临摹柯罗油画《珍珠少女》

比如,1930年2月,刘海粟临摹柯罗的油画《珍珠少女》,同月在巴黎和何香凝合作中国画《松竹梅三友图》。

5月30日,遇意大利画家萨龙夫妇及旅法中国画家常玉于歌巴尔咖啡馆。当晚10时,同颜文梁、孙福熙、杨秀涛,由里昂车站乘快车往意大利。6月,在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参观研究文艺复兴期之绘画、雕刻、建筑的主要作品。在佛罗伦萨作油画《翡冷翠》,其中提及的《珍珠少女》、《松竹梅三友图》、以及《翡冷翠》的馆藏原件就在对应的时间点处展出,让人身临其境。

 

刘海粟《翡冷翠》,1930年于佛罗伦萨

如今,距离刘海粟的首次欧游已经有90年了。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说, “我们不应该将历史抛弃,先要看清前人的做法,借鉴他们的经验,这是创新的基础,继而去研究现代语境下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他表示,“这种基于历史生发而来的展览,也是未来刘海粟美术馆的一个关注点。”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刘海粟美术馆展至2020年3月31日。


题头图:刘海粟油画《威士敏斯达落日》,1935年

图片:由刘海粟美术馆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