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看演出|春节加场也售罄?!《石库门的笑声》火成这样,毛猛达沈荣海自己也没想到……


作者:邱俪华
编辑:邱俪华
时间:2020-01-21 16:50

上个礼拜天我接到公司票务主管的微信:许老师,出大事体了,春节的票都卖光了⋯⋯商量后決定30号再加演,结果一个礼拜又售罄。

即将到来的鼠年大年初三到初六,由毛猛达、沈荣海担纲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即将在“老地方”中国大戏院和魔都观众共庆新春佳节,这也是这个一年半来的“魔都爆款”在鼠年的第一轮演出。

昨天,制作人许霈林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春节的演出原本安排了3场,结果观众反响太过火爆,“3场到上周已售罄,购票网站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有300多张缺货预定’,观众这么热烈,我们于是决定30号大年初六再加开一场,结果加场开票才一个礼拜,又基本卖光了。”

截止今天发稿时,购票网站已显示“无票”,目前最后一场还有少量余票,观众可以前往票房购买


不仅成“爆款”,还“出圈”了

《石库门的笑声》自2018年9月24日首演开始就一票难求。作为上海“演艺大世界”唯一驻场演出(最初在兰心大剧院,后“移师”中国大戏院),这部由上海艺动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独脚戏,短短一年多,已累积演出69场,吸引观众逾6万人次。

面对突然“爆红”,毛猛达昨天在接受《新闻晨报·周到》记者采访时说,还得感谢自己干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的传统曲艺独脚戏:“我身上说学逗唱的本事都是源自独脚戏这门传统非遗,今天之所以还有那么多年轻人被吸引,说到底还是独脚戏本身的魅力使然,而我们打造《石库门的笑声》,努力在台上哪怕多站一天,都是为延续这一传统曲艺在当下的生命力。”

毛猛达告诉记者,一开始“石库门”的观众多为滑稽戏的主流人群,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但是演出一段时间以后,观众人群类型慢慢发生了变化:

“可能是口口相传的效应,来的观众各个年龄层越来越多。”

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上海话来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那天带着家里的萌娃来了,说是孩子上海话说得太不标准了,带她来学习学习”。

《石库门的笑声》不仅“爆红”,而且还“红出圈”了。采访中,毛猛达告诉记者,自己最近试水了一下抖音号,反响不错,短短一个月粉丝达8.2万……一开始上传,还有网友质疑这不是他本人的号,于是速速实名认证:“真没想到都退休了,还能红一把。”


取名“阿德哥”的新账号,目前不过短短6条短视频,其中沪语段子“上海风情”系列是涨粉关键,最受追捧的“上海人吃的没‘浇头’的是什么面”点赞超过4.2万。

可见,浓浓的“海派文化符号”,是让“石库门”深受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春节为观众定制“鼠年新春限量版”

其实说到“石库门”的常演常新,毛猛达和沈荣海透露,他们的秘诀是紧贴时事,关心老百姓和观众日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并且及时在节目中呈现。而尝试在新媒体上和观众互动,也是为了更多了解观众的口味和兴趣点,这也成为他们俩创作的灵感渠道之一。

比如前两天就有网友上来和他讨论“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南方人和北方人对小年的定义本就不同,其实上海人更不一样,还有一个“小年夜”,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不知道这次的春节演出里,他俩会不会再和观众现场讨论一番。

说到这次春节的四场演出,毛猛达和沈荣海表示,“过年过年,过的是习俗也是仪式感。”

作为两个老上海,他们这次也要为新老观众准备一个“鼠年限量定制演出”,准备讲讲老底子石库门弄堂里的过年习俗。

都说现在年味淡了,在毛猛达看来,就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便捷,很多“过年套路”化繁就简了。然而,在很多上海人的家里,尤其是老一辈祖父祖母都健在的家庭,过年还是有很多难以“省略”的步骤。

“我们小时候,因物资匮乏,过年做吃食是顶重要的一环。”毛猛达至今记得看姆妈跟着外婆做醉鸡、烤麸,还有窗口挂的鳗鲞,都是过年最美的期待。

在这次的“鼠年限量版”专场里,毛猛达和沈荣海还会告诉年轻人一些上海人的过年习俗,比如年初一不兴扫地,沈荣海说:“要扫也是往家里扫,以免把福气都扫掉。”还是就是年初一家长也不会对孩子太严苛,睡懒觉什么的都能“纵容”。

谈到大家关心的购票问题,制作人许霈林告诉记者,目前春节的前三场已经全部售罄,大年初六最后一场还有少量余票,大家可以尝试在线下购买。

还有一个好消息!今天,“石库门”2、3月份的演出已经开票,实在抢不到春节票的观众,可以稍晚到中国大戏院弥补遗憾👇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