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联盟(The Unicode Consortium)近期宣布,在 2020 年新增加 117 个 Emoji表情符号。苹果会在今年上线这些新的 Unicode 表情符号,很可能在秋季新系统正式发布的时候用于 iPhone、iPad、Mac 等设备中。
在上一波更新中,增加的59个新表情,包括机械臂、冰块、火烈鸟、导盲犬、听障行动不便人士等就收获了不少好评, 而此次从Emojipedia所呈现的样本图案中不难看出,Emoji正在不断地致力于更具有层次的情感表达、深化地域文化、扩大性别包容性,让不同肤色、种族、性别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与话语权,塑造出各个群体间特有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珍珠奶茶
吃吃吃,总是大家聊不完的话题,这点体现在Emoji表情上也毫不例外,相信大家去年也一直在被珍珠奶茶席卷全球的新闻刷屏,如今让全世界人排大队的的“珍珠奶茶”终于登上了Emoji。
很惊喜,不意外。
熟悉的珍珠,若隐若现的冰块,熟悉的配方插着一根标志性粗吸管。聊聊几笔勾出多少人心底的欲望,珍珠奶茶Emoji的提案者之一和设计师正是此前设计了饺子、筷子、幸运饼干和中餐外卖盒 Emoji的华人女设计师陆怡颖。
据了解,Unicode联盟这个成立于1991年的非盈利组织原本致力于统一世界所有编码语言,但在2010年后也开始负责统一越发流行的Emoji。根据组织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自己的新Emoji提案,经由Unicode通过后的Emoji便有可能登陆苹果、安卓等各大手机系统。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任何人”除了设计、还需要写提案给Unicode,阐述这个Emoji的重要性、由来等等,小小一个Emoji的背后原来需要论文来“撑腰”。
就像这个珍珠奶茶Emoji,早在2018年9月提交审议,2019年被Unicode正式通过,2020年终于才能等着被“吸”。
“肺”与“心”
最近一直在被人谈论的“肺部”,连同“心脏”也出现在了新发布的Emoji中。
这两个与健康医疗相关的表情是由麻省总医院(MGH)急诊华裔医生 Shuhan He参与提案和设计。在接受波士顿环球采访时他表示,在表情符号世界中增加两个解刨学上的心脏和肺部器官图像,(而不是太卡通化的图像)可能对医生和患者都有帮助,可以提高人们对肺部和心脏健康的普遍认识。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千万不要闻“肺”色变,我们要对抗的是病毒,而我们要爱护的器官就长这样。
这次更新还包括 55 个性别和肤色变体以及新的性别包容性表情符号。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版本仅提供男性和女性形象的 Emoji,而新版本添加了穿燕尾服的女士、穿婚纱的男士以及喂哺婴儿的男士,同时还替它们增设不同的肤色。
那些已经改变的、正在改变的、酝酿改变的以一种特别的符号形式,正显性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让束缚在性别、社会角色中的人们在“松绑”后找到自己的位置。
毕竟,我们是谁,只有自己才能下定义。
燕尾服是男性的专利?Ralph Lauren就不同意。“我一直认为,穿燕尾服的女人比穿礼服的女人更性感。”
去年Ralph Lauren 在纽约举办了的2019 秋季时装周大秀,就推出了系列女装燕尾服,帅气优雅与新款Emoji如出一辙。
现代女性力量与生活方式,下次甩一个Emoji,你就懂了。
Google 和 Microsoft 也一同支持去年 Unicode 联盟在提交的建议书中增设跨性别旗帜和符号,并表示新增这些反映现实生活的 Emoji 不仅只令每个人都可以使用适合他们的表情符号,更是能培养大家包容世界各地文化的意识。
谈起新手势,讨论最多就是它。
你说,一只五指捏紧的手是什么意思?
Emojipedia上给出的解释是:意大利手势 ma che vuoi。虽然依然不太明白,但总觉得有种很迷的气质,估计以后的使用率不会太低。
这个学名为ma che vuoi,俗称“意大利手势”究竟要表达什么?熟悉意大利文化的朋友说,这个手势是用来表达对陈述的困惑、怀疑或直接拒绝,比如说“你在说啥?!” 相当不客气的样子。
据说意大利人在谈话时经常会用到这个手势。甚至在打电话、自言自语时都会做出这个动作,也可用于喧闹场合询问对方在说什么。
明明是一个Emoji却有种听了条语音信息的感觉,看来情绪未到,场合不对的还是谨慎使用比较好。
Emoji 似乎越来越注重情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
在其他受欢迎的新表情中,还有一张戴着“格鲁乔眼镜”的脸和一张流泪的笑脸。
“格鲁乔眼镜”Emoji 中的形象源自于美国喜剧演员格鲁乔·马克思,Emojipedia给出的定义是”加以伪装的脸”。
所有微妙难以言说的情绪都可以隐匿在经典的大鼻子,大胡子和大眼镜下。
在喜剧演员表现的世界里,演员用“欢笑驱散悲伤”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我们可以用“格鲁乔眼镜”Emoji的诙谐来加以伪装,就像这个笑中带泪的Emoji,透着股悲伤的坚强。
在生活中翻滚过的人,谁不懂得这表情,谁又不需要一个拥抱?
这一更新的“拥抱”表情比之前略显兴奋的 Hugging Face 表现出更大的同理心。
Hey, I know that feel bro~
美国《纽约客》杂志的文章 “Do You Speak Emoji?”里曾提到:不会使用Emoji语言,就很难实现现代人之间的对等交流。
日常交流是,艺术创作也是如此。
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将Emoji列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Emoji的初期版本。
洛杉矶Cantor Fine Art画廊的主理人Sam Cantor,用Emoji式的语言结合原型创作了很多新的艺术作品。
当微笑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掉了耳朵的梵高、红头发的草间弥生……纷纷变成了Emoji,你能一眼认出他们吗?
如果说Sam Cantor是用Emoji创作了名画,那么Emojinal Art Gallery的线上画廊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脑洞大开的作品。
Emoji不再是表情,而是我们走进名画,解读名画的一种方式(当然,有时候也容易读歪)。
名画还是名画,Emoji也还是那个基础款,但在互不相容的荒诞与解构中赋予了画作新的意义,让油画中抹开的每一笔连接上互联网时代的“神经末梢”。
创作了“山海moji”的中国艺术家张心一也一直在Emoji与中国文化的连接点上试探着。
她发现很多Emoji与《山海经》中的符号化阐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海经》试图将零星的世界知识拼凑起来形成一幅地图,而Emoji也不正是一种新世界秩序的文化输出吗?
相似的符号模式是她脑海中年轻激进者为之狂欢的新的世界观,也是她笔下的这些“山海moji”形象。
不知道此次更新的Emoji又会给艺术家们带来什么灵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