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徐汇区虹梅街道疫情防控的智能机器人,请问您是不是X女士?
-是我。
-了解到您刚从外地回来,耽误您1分钟时间,核实几个信息。请问您从外地回来后是否一直自行居家观察,未接触他人?
-没有今天早上出去了一趟。
-好的,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您和他人健康,还请您自行居家观察,并将情况反馈给所在社区居委会。再和您确认一下,您目前体温是否有高于37.3摄氏度呢?
-没有。
-那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是否有咳嗽、胸闷、乏力等感冒症状呢?
-也没有。
-感谢您的配合,为了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控,外地回来请自行居家观察14天。如有异常建议您第一时间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与居住地居委联系,我们会派专人给您提供帮助,再见!
这一组对话,是云知声的“疫情防控机器人”一通电话的内容。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等一些科技企业的做法,成为基层社区街道“入网入格入家庭”的排查方案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铁路、航空等场所疫情防控的重要方式。
2月13日下午,上海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说,协调汇聚各方资源,全力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其中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方面: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正加快生产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红外温度传感器,以支撑国内有关厂商生产;
依图医疗开发出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已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地运用,全面提高了筛查效率;
优刻得(UCloud)安全屋技术为疫情重点地区往来人员信息排查提供了支持;
云知声推出“疫情防控机器人”,有效帮助了基层街道社区开展健康情况追踪和流动情况排查。
“自2月4日正式在上海虹梅街道试点上线‘疫情防控机器人’后,目前已经在在上海徐汇全区、闵行区(莘庄工业园)、青浦区(香花桥镇、重固镇、社区卫生院)、奉贤区(柘林镇)落地了。”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的相关人士表示。
截至13日,云知声“疫情防控机器人”已实现120路呼出并发,平均每通2分钟(包括用户振铃、失败重呼、线路异常等),一天打满10小时,呼叫量最高可达36000通。
以基层街道社区为例,工作人员每天八小时拨打电话的上限在200-300通左右,由于问题的重复繁杂,造成工作人员疲劳烦躁,也不能完全保障排查工作的准确性。应用“疫情防控机器人”代替人力,则实现批量一对一电话呼叫,可大大减轻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
云知声的相关人士说,疫情机器人的外呼能力支持快速扩容,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拨打量,增至十万、百万的量级。目前团队收到了越来越多部门和组织的部署需求,有时候一天就要上线一个新的版本。
据了解, “疫情防控机器人”由云知声此前推出的“嘀咕智能电话机器人”升级迭代而来 ,公司研发团队在春节期间通过研讨开发、整理话术、快速定制话术脚本,并在合作伙伴中国电信的大力支持下,48个小时上线的首个应用于街道社区的“防疫机器人” 。
“我们通过使用安全屋数据安全共享系统,以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辅助排查近期属地内往来人员信息,可以在确保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的同时,提升公安机关针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效率。”优刻得(UCloud)的相关人士告诉周到君。
2019年4季度,优刻得(UCloud)接到一个项目,解决山东公安省厅数据与各地市数据流通问题。2020年春节前,这个安全屋信息共享系统已部署完毕;疫情期间,山东省公安厅正好上线进行应用和验证。
“比如从山东省发出的航班、火车信息,以及从外地到达山东的航班,火车信息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后,省厅和各地市可以同时登陆,按需精准分析获取数据,如是否有从湖北等重点疫区来的旅客,是否有与确诊心肺疫情人员通行等信息,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针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效率。”优刻得(UCloud)相关人士说,这其中也涉及上海到山东往返的交通数据。
优刻得(UCloud)的该人士称,这种手段实现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数据“可用不可见”,弥补单领域数据不足,保障公安敏感数据的安全、高效流通。
优刻得(UCloud)的安全屋技术,目前在上海主要落地在普惠金融领域,这波疫情,也有望在上海其他系统落地。
总部在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则推出“ AI无感测温 ”防疫方案。
在上海交大徐汇食堂里,商汤科技的智能终端和热成像摄像机等装置已经部署完成,当发现体温偏高或未戴口罩的人员进入食堂,系统将实时发出提醒,并由学校安排的专人进行管理。未来,这一系统还将部署到上海交大各校区门口,真正实现7*24小时持续对进出校区的人员进行无感测温。
商汤科技的相关人士说,作为非接触式测温工具,热成像设备因其能覆盖较大区域,提升通行速度,而成为公共场所体温检测的最优选择。但是,热成像摄像机传感器普遍分辨率较低,距离较远时拍摄到的可用像素很少,如行人佩戴口罩、眼镜,以及有刘海遮挡额头或戴帽子时,也会对测温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这给当前的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据了解,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的区域通行模块,是由商汤星云系列智能测温筛查终端、热成像摄像机、黑体和智能测温筛查系统组成。它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热成像测温精度进行优化,实现高精度的体温检测筛查,同时具备以下优势:
误差±0.3℃,高精度体温异常人员筛查:通过商汤AI算法和黑体对温度数据进行优化和校准后,仅对行人额温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精度误差在±0.3℃以内,并实现疑似体温异常实时声光和弹窗告警,系统支持对疑似体温异常人员二次核验。
每秒10人,无接触式高效通行:热成像摄像机属于非接触式测温工具,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受感染的风险。经过商汤AI算法优化,每秒可检测10人次,不影响现有地铁、车站、机场等大客流场所的旅客通行效率。
未戴口罩人员实时告警:通过商汤AI算法对通行人员是否佩戴口罩进行识别告警,未戴口罩检出率>99%,可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筛查记录随时查询:系统支持对测温记录、未戴口罩告警等进行检索和查询,并可帮助追踪体温异常人员和密切接触者。
同时,商汤的研究团队仍在持续对算法进行优化,未来将可能在脱离黑体的情况下,达到±0.3℃精度,甚至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室外场景,也有望达到与室内环境同等的测温精度。
我们期待更多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智慧和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