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码”能否进入小区?多数小区暂“认证不认码”,“随申码”推广尚需时日


作者:李晓明 徐妍斐 谢竲 潘文
编辑:李晓明
时间:2020-02-20 20:03

本周一,上海市“一网通办”上线“随申码”功能,“随申码”支持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目前已在线下园区、街镇等多个场景试点应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在出入居住小区、办公地点等场合,市民可通过“亮码”服务,作为“出入凭证”参考。 

只要亮绿码,就能一码通行,无疑为出入管理提供了便利。“随申码”目前实行情况如何?周到记者今天兵分几路,对本市多个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多数小区依然只认证件不认码,全面推广尚需时日。

多数小区尚不认“随申码”

在杨浦区殷行路571弄小区,3个出入口封闭了其中2个,仅保留面向殷行路的一个。小区设门禁,多个醒目处张贴有“必测温、必询问、必登记”的字样。

凡进入小区的居民,在门口先出示出入证,再测量体温,合格后才可入内。对于访客,则先测量体温后登记相关信息,签了“承诺书”后才可进入。对于记者提到的“随申码”,保安表示并不知情,即使显示为绿色健康状态,也不能进入。

中原路上的开鲁一村、开鲁二村、开鲁三村三个小区内部相连,目前各保留一个出入口,其他出入口封闭。

在小区出入口,也是严阵以待,保安、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街道的机关联络员等均驻守现场。和571弄小区一样,居民入内需要出示出入证、测量体温,来访人员需测量体温、签字“承诺书”,登记车牌。同样,“随身码”在这里也同样没有作用。

居委会主任丁秀萍表示,她知道“随申码”这事,但是并没有纳入出入凭证,自己也是刚刚才申请了,状态显示为绿色。

在静安区精文城上城,进入小区时门口保安会测一下体温,然后让出示通行证即可进入,也不知晓“随申码”的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确认:目前小区还不能用“随申码”,需要凭通行证出入。

同样,在长宁区虹桥中园,目前也只能凭小区出入证出入。该小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街道的制度是只认出入证。”她表示,近期还不会使用“随申码”作为小区出入认证。

认“码”缺乏执行标准,认“证”操作性强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小区并没有将“随申码”纳入进入小区的凭证。从现场采访的情况来看,原因主要在于“随申码”作为新生事物,知晓度还不太高,很多小区目前大多是居委这一层面知晓,尚未传播到物业、保安这一层面。另外,目前也尚未有明确的执行标准,让他们可以通过“随申码”亮灯放行。

目前,上海的小区已经按照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绝大多数小区都严格执行了封闭管理的要求,对于进出小区实行严格控制,进出规定大多由小区自行决定。其中,“证件”成为最关键的进出凭证,在细节上会有差别,

不少小区选择了自制“通行证”,只有这张证,才能进入小区。精文城上城小区,业主必须在物业处办理一张通行证,证件是一张银行卡大小的纸,上面盖了物业的章,还有温馨提示。租户要办理的话,还需在居委会开一个办证证明,办好通行证后才能出入小区,没有出入次数的限制。

虹桥中园小区也是自制出入证,由小区物业上门发放,按照每户人数,一人一证,也没有出入次数限制。

殷行路571弄小区的居民出入证则按照殷行街道统一格式办理,上面有小区名称和门牌号,一人一证,凭证出入。

还有小区则实行了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业主和常住租户才能进入,拒绝一切外来人员。大宁金茂府就是如此,只有凭借小区门禁卡才能进入,即使是亲朋好友前来探望,只要不是居住在本小区的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有小区开始将“随申码”作为辅助手段

随着“随申码”的上线,尽管大多数小区依然“认证不认码”,但也有小区开始将“随申码”作为辅助手段,纳入到“出入凭证”参考之列。

记者在位于静安区昌平路的贤居天下苑门前看到,该小区进门处设置了小区登记点,一旁竖着“健康云”注册登记的宣传易拉宝,上面分别印着app端下载以及微信公众号登陆的二维码。

小区保安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采取了3种出入控制措施。首先是制作了纸质的出入证明,小区居民领证、持证便可进出;其次他们正在推广通过健康云的app或是公众号申请“随申码”,如显示为“绿色码”的,就说明是“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或未见异常的人员”。

 此外,门卫室的窗玻璃上还贴着一张“疫情查询助手使用说明”,居民可以通过扫描三大运营商的查询服务二维码,验证登录后查询近期的行动路径。

在大宁金茂府,“随申码”也开始纳入进入小区的参考凭证。大宁金茂府项目经理徐高君向记者介绍,知道“随申码”上线的消息后,他就在工作群中和同事们分享了这一消息,并亲身进行了验证,结果为绿色。

 “今天上午,我们首次将‘随申码’验证纳入了进出凭证,让一名负责小区消杀工作的外来人员扫码验证为绿色后,才允许进入。”徐高君表示,此前外来人员如维修工人、消毒人员进入小区,需要开单位工作证明,然后个人签署保证书,再在门口进行体温检测后才能进入,现在则多加了一项要求,就是扫码验证。“多一份验证,也多一份保险。”

期盼“扫码”全面推广

在采访中中,无论是物业、居委还是居民,都对“随申码”表示了欢迎,认为如果能够全面推广的话,在管理上无疑会更加高效更加便捷。

记者采访的几名居委会人员均表示,目前对于居民小区的疫情防控管理主要靠基层力量,基层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压力也非常大,很多人都连续加班十多天了。如果“随申码”能够全面推广,无疑会大大减轻一线人员的工作量。“运用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手段,以‘技防’为基础,‘人防’为补充,效率会大大提高。”

如何让“随申码”能够尽快全面落地?各方建议,首先应该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层层推广,从市里到各区,从区里到街道,从街道到居委,再从居委到各个小区,首先保障在管理人员层面能够尽快普及。

而在市民知晓和接受层面,除了电视、网络媒体宣传外,还可以在各个小区、商务楼、园区等场所,通过张贴二维码,设置易拉宝等手段,让“随申码”真正成为市民的随身“法宝”。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