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人未付本息被银行起诉,一小时跨国连线审理后被告完成所有付款义务


作者:陈泉 陈卫锋
编辑:黄慧青
时间:2020-02-26 10:49
一名韩国人贷款后逾期未支付本息,被银行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浦东法院)。适逢新冠肺炎疫情,而被告又身在韩国,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公证认证程序较为繁琐,需要大使馆出具公证书等手续。

2020年2月24日下午,案件主审法官、上海浦东法院副院长包晔弘通过“云间网络庭审系统”在线审理了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调解结束一小时后,被告即履行完毕所有付款义务。

该案是上海浦东法院首次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普通程序案件,也是浦东法院首次实行裁判文书电子送达的案件。

还款逾期,一韩国人被银行诉至法院

原告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诉称,张先生是韩国人,系某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5年10月16日,该行与被告张先生签订了一份《个人汽车消费借款及抵押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发放贷款人民币38.53万元,贷款期限自2015年10月23日至2020年10月23日,双方还就贷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一并进行了约定。

同日,原告还与某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抵押合同,由该公司以其名下车辆向原告提供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担保范围为贷款本金及其利息、罚息和为实现债权、抵押权而发生的费用等。

因被告违约未付本息,原告遂向上海浦东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张先生归还本息、逾期利息以及律师费,并对某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进行财产保全。

“云间”审理,调解促进纠纷化解

由于本案属于涉外金融商事案件,该案也是上海浦东法院首次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普通程序案件。

案件受理后,法官通过合同中预留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张先生,后经查询被告公司企业年报,通过该公司财务电话才间接与被告张先生取得联系。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且被告张先生作为外国人,委托诉讼代理人所需手续又较为繁琐,需要大使馆出具公证书、经相关机构认证、将授权材料递交给法院等手续,法官遂建议双方当事人通过在线视频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最终,被告同意一次性归还所欠本息,原告也表示愿意免除律师费用,并及时解除对被告公司的查封。调解结束一小时后,被告即履行完毕所有付款义务。

记者了解到,张先生对纸质调解书能否送达至韩国提出疑问,经法院释明,根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原被告双方一致同意本案调解书以电子送达方式进行送达。2月25日,法院通过电子方式送达双方当事人,这也是上海浦东法院首次实行裁判文书电子送达。


图片:叶璐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