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有机蔬菜”,许多消费者心向往之,但“有机”两字往往也伴随着价格昂贵和真假难分,令不少人望而却步。今天,盒马举行了线上媒体沟通会,就如何将有机蔬菜“高端食材平民化”的问题展开讨论。
盒马上海区域生鲜采购总监陈华表示,要破解有机菜比普通菜贵很多的难题,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六个字就是“规模化、专业化”。“我们对于未来整个有机的判断是只要商品的价格下降到一定幅度,整个市场会有一个指数型的爆发和增长。”
据介绍,有机蔬菜行业目前在市场上被定位为比较高档的消费,在传统的线下超市,基本有机蔬菜柜台只有1-2家品牌,一个品牌就要为超市提供30-40个品种,这会造成一家企业同时在做50-60个品种,每一个品种受限于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够,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非常高。
陈华表示,想要破局,盒马在过去两年对整个链路做了重新梳理。比如,让单一农场种植的有机蔬菜的品种“指数级下降”,一个农场最多只种5-6个品种,少的农产只种一个品种,这样原先一个农场五六十名专业人士降为只需要1-2人,种植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目前我们整个运营的现状是我们有20个供应商在,全国7个城市有30个候鸟式的基地,常年能够供100个以上的有机品种,当季一般在40个左右。这40个品种在盒马都是用小包装,以市场零售价一半的价格经营。”陈华表示,目前这样供应有机蔬菜,属于“微利保本”,更多地是希望把有机市场做大,使整个行业的平均成本大幅度下降。
那么,以这种全新链路来卖有机蔬菜,可以比传统的渠道便宜多少呢?陈华表示,我们现在的零售价格通过生产端和零售端,基本上有机菜会比传统渠道的一半价格,比如说现在的这包有机青菜目前在APP上卖4.8元,有机旱含白菜卖3.8元的价格。
上海城市现代农业董事长崔轶雄是城市超市的创始人,从1998年开始做超市的直营农场,2001年已经拿到了正式的有机认证证书,是上海最早从事有机种植行业的人士。
他表示,有机作物的口感会比普通蔬菜好,卖相可能会差一点,但是希望在新零售上通过各种渠道向顾客传递“有机”的概念。
“过去我们也是小而全,这样从采购的供应链上来说,管理的成本也高,技术掌握不好的话风险也高。在和盒马上海、苏州、南通三地的70家门店合作后,目前我们的成本已降低15%,未来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他表示,目前农场可以把本地优势发挥出来。比如过去,全年种140个品种,认证费用高、认证程序麻烦,光填表格就要填100多套,现在只需要4套、5套的表格,效率提升明显。此外,还能根据销售数量来进行基地产能预估,中间及时调整变化,把浪费性生产减少到最低。
除了价格之外,有机菜难辨真假也是劝退很多消费者原因。要如何让消费者对有机菜市场产生信任感?
陈华表示,很快消费者可以在盒马门店看到,每一个有机菜产品上会把“具体由哪个种植户种出来”这类的信息在货架上标示。“我们学习日本的农业方式,这个产品到底是哪个农场的哪个人种的,我们会把它放在地里面。”
此外,运用数字农业IoT的物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现在已在两家基地布置了数字化的监测设备。监管人员可以远程通过监控看到整个生产情况,同时去监控目前的一些核心的重要的指标。最后,在搭配盒马和不指定的第三方进行随时的飞行检查。
据介绍,目前有机蔬菜上市新品包括有机西兰花、有机雷笋、有机玉米、有机番茄等季节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