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奈何所隔甚远,不能当面致谢…”这封来自1000公里外的亲笔感谢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作者:荀澄敏
编辑:荀澄敏
时间:2020-03-12 16:44

“各位在防疫指挥部以及奋战一线的战士们,你们好!我是目前已经完成隔离的小张的家长,非常感谢你们在此期间对孩子提供的所有帮助。作为家长,自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收到他不能按时归家切体温偏高的消息时,我们心中万分担忧、万分记挂牵挂,奈何鞭长莫及、一筹莫展。

在孩子与防疫指挥部人员联系后,为我们即使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营养健康的饭菜。在此再一次感谢各位,正是你们搞笑的办事效率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孩子在近半个月的隔离生活中感到无限温暖。正是你们如此令人感动的工作态度,使我们在所隔万里之外的父母倍感安倍。

山河无恙,正是你们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砥砺前行。奈何所隔甚远,不能当面致谢。所作此信,向每一位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表达深深谢意。”

最近,闵行区莘庄镇收到了一封来自1000多公里以外河南鹤壁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感谢之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6岁少年体温偏高“被迫”留在上海17天

2月12日,刚满16周岁的小张满心欢喜地结束了上海短暂的旅行,他背着行囊早早来到了虹桥火车站,满心欢喜地准备踏上归家之路。然而,就在进站测温时,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前一天晚上没休息好,几次测温都显示为37.4度左右,这让虹桥火车站的防控工作人员一下子警觉了起来,他们立刻联系了相关工作人员,将小张送至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新冠肺炎检测。

虽然小张的测试结果一切正常,但为了保险起见,小张需要3天后再进行复检。闵行区莘庄镇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让镇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将小张接到了隔离点,同时立刻联系了他的父母,阐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表示隔离点环境很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工作人员都会多加照顾,不必太过担心。3天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小张进行了复查,复查结果合格。

根据相关规定,小张还需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才能返乡。这几日来,16岁少年佯装的坚强终在那一瞬间溃不成军,担心、害怕、委屈的眼泪不断涌出,那一刻,他只想回家。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人健康管理中心科长张蕾默默坐到了小张的身边,一边不断宽慰他,一边轻轻递上了纸巾。经过近半小时的疏导,他的心情终于有所平复,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生钱青才带他再次回到了隔离点。在钱青眼里,“小张毕竟只是个16岁的孩子,爸爸、妈妈也不在身边,有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时候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

工作人员当起知心哥哥、姐姐

“工作人员哥哥、姐姐们对我很好,每天除了常规的测温外,还经常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关心我,吃得好不好、住得习不习惯。”小张说,“有一次我随口提了句盒饭吃不饱,他们就马上送来了泡面、饼干、水果等零食给我。”

在小张眼里,莘庄镇的工作人员就像他的亲哥哥、亲姐姐一样,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蕾、杨华经常和他的爸妈联系,告诉他们小张的近况,让他们不要担心。

14天的隔离期很快就结束了,终于到了小张回家的时候。2月27日早上6:00,莘庄镇派了专车将小张从隔离点接出,送上了归家之路。“哥哥、姐姐给我带了很多吃的,让我路上吃,还给了我4个口罩让我2小时就换一次。”小张说。就算是如此妥帖的准备,张蕾、杨华还是不放心,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发微信询问小张现在的位置,反复叮嘱回到家后要记得马上报平安。

2月27日下午14点多,莘庄镇工作人员收到小张发来他已经顺利和父亲见面的消息后,隔离点工作人员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张蕾、杨华还抽空嘱咐了几句:“出门记得戴口罩、多洗手、注意休息。”

小张的父母出于对上海疫情防控人员、莘庄镇隔离点工作人员由衷的感谢,用笔写下了这份情深意浓的感谢信。

实际上,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莘庄镇集中隔离点天天都上演着类似的场景。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王啸曦告诉记者,“普通人百姓进入隔离点,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的工作就是消除被观察人员的焦虑。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为了家人和其他人的安全来这里观察一下。”因此,只要一有空,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各种方式与被观察人员联系,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从被观察人员的语调、语气能听出他们的情绪和状态,如果被观察人员比较焦虑,自己就会尽量和他们多聊一点,让他们安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