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当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完美关系》,还是曾经的热播剧《欢乐颂》《都挺好》,都曾衍生出全社会对于原生家庭的大讨论。
在这些讨论当中,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的名言曾广泛流传:“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与《安家》中的“房似锦”或《都挺好》中的“苏明玉”相比,美国女孩塔拉•韦斯特弗(Tara Westover)“治愈童年”的人生,是一个震惊了多国读者的、复杂离奇的故事。
2018年,塔拉推出自传、处女作《 Educated》,同年成为比尔·盖茨的年度荐书第一位。
从推出之日起,《 Educated》连续数十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她本人也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
2019年底,《 Educated》被引入国内,中文书名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比尔·盖茨说:
“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塔拉•韦斯特弗1986年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
她自传的书名英文直译为“受教育”,而这,却是她17岁之前都没能获得的待遇。
塔拉的父亲是一个偏执而强势的教徒,经营着一座垃圾废料场。他坚信学校是给人洗脑的地方,把子女交给学校就是交给恶魔。他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医院,家里7个孩子都没办出生证明。
母亲则是一名草药师兼助产士,她性格懦弱,一切听从于丈夫。孩子们甚至都没进过医院——无论是发烧感冒,还是车祸,甚至眼中烫伤,都由母亲用传统草药治疗。
塔拉的童年,不是在垃圾场帮忙,就是跟着母亲制作草药。家里有少量的图书,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们在家接受教育的想法。
在这个处于现代社会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国家庭里,塔拉和兄弟姐妹们的人生轨迹,都有异于镇上的其他孩子。
等塔拉到了16岁时,父亲的强势,母亲的顺从,以及来自哥哥们的暴力,让她越来越意识到,这个家更像是一个“囚笼”。
塔拉不是兄弟姐妹中第一个“觉醒者”。
在她之前,哥哥泰勒就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个家庭。
跟其他粗鲁的哥哥们不一样,泰勒热爱看书,听音乐,学习;做一些看起来跟这个家庭格格不入的事情。
当父亲严厉反对泰勒去公立学校上学时,泰勒不顾一切离家,发誓要寻找自己的出路。
这一切,都让塔拉想象学校可能并没有父亲所说的那样可怕或者不堪。因为泰勒是她认为最善良的人,而泰勒又特别喜欢学校,他对学校的喜欢甚至超过了家人。
于是,在垃圾场干活间歇,塔拉开始偷偷自学。
比尔·盖茨曾问过塔拉:如果说文科还可以靠自学的话,那你怎么学代数的呢?
塔拉回答说,哥哥泰勒给了自己最好的引导;给了她希望和力量。
在自传的扉页,塔拉写着:献给泰勒。
塔拉的学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事实上,即便以她超出常人的努力,她也考了两次,才接到杨百翰大学的录取通知。
这一年,塔拉17岁,首次离开家庭,直接进入大学校园。
因为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塔拉不知道何谓教科书,何谓论文,不知道其他同学都知道的大多数常识。
她甚至无法面对室友的紧身吊带背心,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意大利面——因为在她的家庭教育中,这些都是“罪恶”的事物。
从一个旧世界到新世界,塔拉在被撕裂的创伤中,顽强成长。
在上电视节目,被问及为何将自传命名为“Educated”时,塔拉回答:
“我的故事想要提及的教育,不是狭义上的职业培训,而是广义上的自我创造。
我担心,我们对教育的观念已经变得狭隘,过于注重工作技能。我的教育改变了我。最终,它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和自信心,让我能够以自己从未有过的方式站起来捍卫自己。如果你教我Excel或如何编程,我想它不会达到那样的效果。
随着自动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危机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但教育是另一回事。
理想情况下,你的教育确实为你找工作和获得成功做准备。但是教育并不能解决这些全球化或自动化的大问题。它不会解决我们的不平等危机。
当你给教育施加压力,来解决教育无法真正解决的巨大的经济和历史问题时,那些本应帮助个人过上更充实的生活的东西被夺走了,只剩下让他们成为好员工、让雇主受益的东西。”
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被引入内地之后,很多中国读者质疑:自学几个月就能考入大学,那美国高考也太简单了吧。
这里要提到美国大学对“学生多样性”的重视。塔拉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她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无疑都是大学愿意接收她的原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塔拉的兄弟姐妹确实也在学习方面具有天份。包括泰勒、塔拉在内,这家的7个孩子当中,已经有3个获得了博士学位。
2008年,塔拉获得杨百翰大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
2009年,塔拉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哈佛大学奖学金。2014年,取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但在她一步步走向梦想的受教育同时,父母从此拒绝与她见面,不再接受这个在他们看来大逆不道的女儿。
在接受奥普拉采访,被问及如何看待原生家庭时,塔拉说: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
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正因为我爱我的家人,所以我是不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还有,因为我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让我多次陷入自我怀疑,心里有个声音不断重复:‘因为我想他们了,所以我一定是做错了。’
最后一次见到爸爸时,他给了我一个僵硬的拥抱,然后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很爱你。’
我回答说:‘我当然知道,这从来不是问题的所在。’
我一直都知道爸爸很爱我,毋庸置疑,我并不觉得爸爸那么做是因为他不爱我。
但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
这并非爱的真谛,你爱别人,就无条件地爱,交还给你所爱的人自我选择的权利。
如果你说,我一定要改变我爱的人,这样我就能永远占有他们了,那这根本就不是爱,也不是爱的价值和力量。所以我想对我的家人说,我现在仍然很爱他们。
尽管一半家人已和我断绝往来,虽然我必须接受现实——他们必须改变才能重新回到我的生命中。至于他们是否会改变,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2018年,塔拉根据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推出自传性的处女作《 Educated》。
该书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并连续数十周跻身畅销书榜。
2018年《纽约时报》和比尔·盖茨的年度推荐书当中,《 Educated》都榜上有名。
2019年,因为《Educated》所引发的全民关注和热议,塔拉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Educated》至今已经被翻译为37种语言,并于2019年底进入中国。
原生家庭问题,在中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众多文艺作品中有所体现。
我们是否就此悲观地认为:原生家庭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生”,我们没有修改的余地?
塔拉用她的人生故事,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
而这种否定的底气,来自于“教育”。
是普遍意义上的教育,给了从原生家庭出来的人们继续成长、修整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
塔拉所认为的“教育”,是这样的:
“我认为,任何一个拥有多种不同视角的人都不太可能拥有一模一样的世界观。不管你是在非常保守还是非常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这都是事实。
我认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如果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你的想法,那么问题可能出在你自己身上。
我想对人们说: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
他们应该多听,少说。他们应该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