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倾“听”,更多理解——疫情之下,喜马拉雅的音频主播们这样说


作者:陆志蕊
编辑:陆志蕊
时间:2020-03-14 18:26

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对许多行业而言,是危机,更是机遇。互联网“新业态”展现出了巨大活力,线上内容受到比平日更多的关注,音频内容也不例外。

为此,记者采访了喜马拉雅平台的几位上海主播:胡艺瀚、梵一如、《什么电台》的孔主播,听一听在特殊时期,他们是如何为受众提供优质音频内容的。

胡艺瀚:听每周一个欧洲故事,更理解疫情下的欧洲

从1月中下旬开始,受到疫情的冲击,胡艺瀚文化工作室的线下工作几乎全部停摆,但是这让她有更多时间细致打理自己的音频内容,在喜马拉雅平台持续地更新《随艺听欧洲》,用个人化视角为听众解读欧洲发生的时事热点、社会现象、风俗人情和时尚生活方式。

从2016年做驻法财经记者时起,胡艺瀚以记者手记、游记等形式,配上优美的音乐,开始了她在喜马拉雅的音频分享,至今已经有620多万次的播放量。她的另外两期付费节目(喜马拉雅会员免费)《胡艺瀚的奢侈品普及课》和《胡艺瀚的穿搭美学》也广受欢迎。

■胡艺瀚

这段时间,与欧洲、疫情相关的播出内容,总是能获得不错的播放率和粉丝订阅。面对被欧洲人称为“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胡艺瀚在她的音频节目中,邀请从法国回来好友一起聊天,比如疫情当下禁食野味,欧洲人对此怎么看,他们的饮食习惯、狩猎传统又是如何?疫情之下欧洲人却罕有戴口罩的习惯,这又是为什么?诸如此类颇受关注的话题,胡艺瀚带来不一样的新鲜解读,给听众带来轻松有趣的倾听体验,也能激发受众的思考和互动。

疫情期间,她还参与了喜马拉雅平台的抗疫公益活动,3月8日,参与为疫情前线的女性医护工作人员发声的“致敬女声力量”。喜马拉雅还召集不同内容条线的女主播们,拍摄防“疫”宣传海报,通过不同的节目角度,向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表达敬意和支持。

■胡艺瀚在喜马拉雅用媒体人的视角解读欧洲

对于音频产品的业态和变现能力,胡艺瀚秉持着乐观却又从容的态度,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广告内容、品牌订制,或者是线下活动,可以拓展的渠道其实有很多;但是当下,她更趋向于寻找节目受众更精准的画像,从受众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等角度,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粉丝,增加与喜马拉雅粉丝群的互动,更实际、更精准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粉丝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做好私域流量,是胡艺瀚现阶段更care的事情。

与此同时胡艺瀚坦言,她看好音频内容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完整地看一部剧、一部电影,但是音频可以让我们把非常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无论是开车还是刷牙洗脸做家务的时间,音频内容在使用场景上有更加亟待发掘的潜力和空间。”

梵一如:聚焦疫情下的中日韩,与海外听友沪语互动

从2013年起就开始播客生涯的主播梵一如,目前在喜马拉雅有两档音频节目:《井户端会议》和《上海闲话》,并有《东亚观察局》等不定期更新的专辑节目。

梵一如有过多年的日本留学经历,回国后曾是一名媒体从业者,日本政经新闻是他的专业领域;转型到文化产业以后,他的本职工作在剧场演出领域,却也不妨碍他在喜马拉雅上,把《井户端会议》和《上海闲话》这两档节目聊得风生水起。

说到《井户端会议》,梵一如告诉记者,“井户端”这个名字的涵义:

在日语中,“井戸端会議”是指主妇们趁着在村口老井打水洗濯的间歇唠家常、说八卦,自此便有了这一用于指代众人闲聊之所的日语词汇 。

他的音频节目,可以从韩星李胜利,聊到TFboys,明星话题为他带来了粉丝量爆发式的增长;从去年开始尝试了一些偏硬核的内容,梵一如发现这些爱听八卦的白领和年轻学生,对比较硬核的时事内容同样听得津津有味。加之中日韩三国在很多问题上,既有文化共性,又有各自差异,他又开出了《东亚观察局》《中日未来图鉴》等系列子节目,邀请对日本、韩国非常了解的朋友,比如日本问题专家沙青青、东方卫视驻韩记者权小星,一起来聊相关话题,也是趣味横生。

■梵一如录音工作照

春节期间,梵一如在喜马拉雅平台连续做了10天的直播内容,后续每周都会推出与疫情相关的内容,互联网上关于日本疫情的真假消息也是满天飞,梵一如坚持在内容输出上严格把控,节目播出后粉丝增量也是非常明显。随着国内疫情渐渐可控,梵一如告诉记者,他在春节前录制的很多内容会渐渐拿出来上架,无论是《上海闲话》还是《井户端会议》,周更的正常频率肯定可以保证。最近,他发动《上海闲话》听友群里住在海外的上海朋友,每人录一段音,用沪语聊聊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疫情情况,这种互动方式也收获了很好的反响。

谈及播客未来的发展,梵一如说,随着5G时代物联网、车联网的快速发展,身边触手可及皆是媒介,播客和未来汽车会结合的更紧密,场景应用也会更加丰富。“现在已经有一些海外的汽车厂家,把汽车上的传统电台天线去掉了,物联网、车联网时代,音频的使用场景毫无疑问越来越多,汽车也可以是一个行驶在路上的手机设备。但是技术设备越进步,内容依然是核心,更垂直、更精细的内容依然是最有价值的。”

《什么电台》:疫情下影视行业几乎停摆,影视播客们聊些什么?

作为一档认真调侃电影的播客节目,《什么电台》在喜马拉雅拥有320多万的播放量,话题从电影切入,涵盖大江南北,节目有大量的知识点和神奇脑洞。这个节目的孔主播说,他的本职工作是互联网运营,资深影迷这件事,是从当年留学美国时就开始的坚持和爱好;作为一档签约的音频内容,《什么电台》在喜马拉雅可以排进影视内容播客的前十名。

众所周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院线电影和电影院的冲击非常大,国内春节档的电影全部撤档;随着疫情席卷全球,迪士尼的真人电影《花木兰》、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新变种人》等都相继宣布撤档,Netflix更宣布3月16日起停拍所有电影、电视剧,北美影视行业恐怕要进入停滞期。这对于主要介绍影院新片的《什么电台》而言,孔主播坦陈,在内容选题上会受到很大影响。

春节期间,《什么电台》的话题非常广泛,会聊新型肺炎,聊史上最惨的春节档到底谁是赢家,还会聊一代人青春的陨落——科比,当然还有今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这几档节目做下来,虽然有的话题看上去与影视并没有太多关联,但是收听率和增粉都比较明显。在疫情期间不间断的续更,听众的支持和认可也让《什么电台》的主播们很感动。

■《什么电台》的主播们

在孔主播看来,“喜马拉雅在音频行业具有一枝独秀的优势地位,对音频生产者而言,喜马拉雅播出平台的整体运营和内容推荐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说,影视的音频内容,相对于影视公众号和视频内容,有劣势也有优势。“音频用户的粘性还是比较高的,音频内容的领域垂直细分,商业变现的转化率也相对较高。《什么电台》曾经与IMAX合作,推出过IMAX电影前瞻的订制节目,反响也不错。”

宅在家里,孔主播还做了一件好玩儿的事,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让粉丝看到他平时是如何做节目的,把一期音频节目的录制、剪辑、后期过程呈现给大家,借B站的平台换一种方式和粉丝互动。

“喜马拉雅平台上目前已经有 6 亿用户,700 万声音主播, 活跃用户平均每天收听时间超过 170 分钟”,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 CEO 余建军在去年12月份举办的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周上这样说。

回望人类传播的历史,声音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传播媒介之一;当下,音频内容在用户的生活场景中更加无时、无处不在;听,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喜马拉雅的这些音频播客们,一直在追求更加卓越的路上。

注: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