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300多岁的萝莉”不简单!召唤年轻人成为国家宝藏的守护人


作者:毛奕云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20-03-26 16:46:50

当国宝变成手办,你会为此买单吗?

一个“1300多岁的萝莉”,身着香囊半球形状的外裙和灯笼裙,背后是敦煌飞天的丝带……《国家宝藏》最新的文创产品是一款手办历史,以陕西博物馆的国宝级藏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原型,萌而不失文物本体之形,“文创手办”的概念更让人耳目一新。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手办

预售开始的前三天,这款手办的订购数量已达3000多个。截止到3月24日,有2.7万人在哔哩哔哩的手办区点击了“想要”按钮。大多数网友对此非常惊喜:

本来决定收手不买的了,但这个太可爱了。

这恐怕是传说中的“神仙手办”吧?

国家还是懂我们喜欢什么的。

但大家还是有一些疑虑:文物拟人化是否能体现文物本身的内涵?文博跨界二次元是否能让年轻的受众买单?作为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手办的制作者,国产手办厂商Myethos介绍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这款手办能让受众觉得好看,能吸引受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1300多岁的“萝莉”是如何诞生的?这要从一个年轻的节目说起

让国宝活起来——这是一场脑洞的接力赛。

《国家宝藏》是近年来最火的文化综艺之一,在豆瓣上获得了9分以上的高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博物馆的客流量。

你一定记得它的开场白:“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点明了其年轻化的定位。因此,团队在请来博物馆馆长“天团”坐镇,撰写有内涵的前世今生故事之余,也致力于研究年轻人喜欢的梗,蹲守在弹幕网站上看年轻人的评论。

■《国家宝藏》截图

确实有很多年轻人成为了节目的粉丝,两位年轻的画师林茶以和秋也子也在其列。他们在一起创作了第一季27个国宝的拟人形象,并在微博中颇为骄傲地说:“画完国家宝藏拟人系列后,我觉得世上已经没有什么拟人能难住我们了!没有! ”

■“曾侯乙编钟”拟人

同人联动官方,到第二季的时候,”国家宝藏“IP官方运营机构——北京物喜堂文化有限公司邀请两位画师继续创作文物拟人。在两个月时间内,又有27个文物拟人诞生。各种釉彩大瓶的谐趣,聂耳小提琴的优雅,诗文执壶的可爱,都让人油然而生与之互动的兴趣。不少网友提议出手游,不过最后出的是画集和动画。

■“各种釉彩大瓶”拟人

与此同时,国产原创手办公司Myethos也很喜欢这档节目,“公司内部和粉丝群都看《国家宝藏》的节目”。他们也从中看到了希望,“我们其实一直想做文物类型的手办,但很难。”

Myethos的工作人员告诉周到君,一旦人形化,就会想到日系的风格,这对文物来说不太合适,文博机构也对此有顾虑。当他们看到节目组的官博转发了国宝的拟人形象后,感到非常惊喜,便申请了开发周边的授权。

即使有原画,这款手办的原型制作花费了12个月,量产预期还需要8个月,加起来20个月。相比大多数手办8-10个月的制作周期,葡萄花鸟文银香囊手办在时间上翻了个倍。创作文创手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Myethos介绍说,在版权方合作的方面,“国家宝藏”提供了很多文物的资料,给了很多文字的建议,也很尊重手办领域的特点,“在文物类的版权方里面是很好的。”在文物设定上,绝非“画个漂亮妹子硬说拟人”的作品。

而在制作的方面,从2D到3D,从原型到量产,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他们和版权方达成了共识:让大家都可以拥有,大家都觉得好看。

原型阶段花费了一年,做的最多的是简化,以保证最后的价格更多人可以接受。去掉了工艺上无法实现的部分,比如说悬空的鸟。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替代方案,比如说裙子是银的质感,但真的银子不能量产制造,用ABS这种像金属的塑料,通涂了3个版本看效果。

■萝莉身上的抹胸与褙子

另外,他们做了一些契合手办群体的变化,尤其是脸部,把嘴变成了樱桃小嘴。他们觉得最特别的是超多细节纹样镂空裙以及底座设计,后者专门用了做旧与土灰效果,“展现国宝拟人穿越时空后,来到现代世界的最初状态。”

■底部托盘

Myethos告诉周到君,他们的受众主要是18-25岁,以男性为主,爱好ACG文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学生。而类似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样的手办可能会有更多女性喜欢,但最终结果还要看市场反响。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手办的上新令人惊喜,其他“国家宝藏”是否会接连推出?目前,这款手办的销量比较理想,制作方正在与版权方商量推出更多手办,在顺序上会考虑大家的建议。不过,颜值和成本必须都考虑在内,如果制作成本太高,售价也会太高,“手办化”的可行性就不大。

■“万工轿”拟人

拟人化终于对文物下手了!这样的科普可以更多一点

拟人化终于对文物下手了!对此你是否有一丝意外呢?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自然万物想象成具有人形的神灵和妖怪。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兴起,更出现了“万物皆可拟人”的现象。

有机物可以拟人,《工作细胞》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身体里谈恋爱”,血小板形象人见人爱。无机物也可以拟人,《刀剑乱舞》在日本媒体的票选中当选“最具冲击性的拟人化作品”,《舰队Collection》《碧蓝航线》都是销量上佳的热门游戏。除此之外,动物、恐龙、食物、宝石、列车、眼药水、疾病、国家、城市、建筑、成语、声音都被成功地拟人化,从有机物到无机物,从实体到抽象,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拟人化的。

■《工作细胞》

有趣的是,由于拟人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让受众乐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这些拟人化的动画和游戏,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科普番”。《工作细胞》让很多小朋友记住了不少医学知识,还有父母反映,自家的娃一想到有这么多细胞在自己的身体里努力地工作,就更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刀剑乱舞》以日本历史上的刀剑为原型,引发了众多玩家对日本名刀的兴趣,还会庆祝各把刀剑们的“国宝指定纪念日”。

■《刀剑乱舞》

在文博界,文物的拟人化也一直在自然而然地发生。最早,有网友在逛博物馆时发现了一些形态有趣的文物,并把它们做成了表情包。抖音在文博日推出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成为了当天刷爆朋友圈的爆款。

接下来,越来越多文化综艺和纪录片开始用新的方式讲故事。《国家宝藏》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了文物的前世故事,其中不乏拟人的修辞。《如果国宝会说话》以五分钟一集的篇幅,让国宝讲自己的故事。总导演徐欢说:“国宝不会说话,它需要我们激发观众与之沟通、对话。如果观众能捕捉到国宝的信息和价值,能够觉得它亲切,那也就达到了目的。”

■《国家宝藏》中的乾隆表情包

有的博物馆在文物解说中用上了拟人化。陕西历史博物馆尝试过给西汉时期的鎏金铜马配上人物介绍:“姓名:鎏金铜马;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陕西省咸阳兴平市;现居地:茂陵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则在展览中用对话体写故事,让文物一下子变得没有那么“冷冰冰”的。

当下,越来越多乍一看与文物搭不上边的创新正在发生。有手办和潮玩,种类涵盖兵马俑、唐仕女、银香囊;还动画和游戏,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文物之间的互动,甚至把自己代入游戏,直接和文物进行沟通。

■《王者荣耀》中国风甄姬手办

很多人走进博物馆,读历史书,都觉得文物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用现代人的情感和观点解读文物,把文物变成聊天框里的表情包、综艺节目里的段子手、养成类游戏里的人物、放在桌上的手办——我们与它们之间“心意相通”,似乎没有那么难。

不过也不能忽略文物拟人化,或者说各个领域的拟人化都可能有的缺点。制作足够精美和可爱是不够的,如果人物设定过于简化,有不符合史实的硬伤,就起不到科普应有的效果。

让文物破圈,让年轻人自发成为文物的守护人——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手办一样的“1300多岁的萝莉”,希望未来越来越多。


图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