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名产叶榭软糕
“糕”同音“高”,“吃糕步步高”的好口彩使得松江人家里一旦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吃糕。很多老人都有习惯在家里做焋糕,方方正正的软糕,再散上漂亮的红绿丝,蒸完出炉,向左邻右舍或者亲朋好友分发糕,是延续到现在的习惯。
其实叶榭软糕在明万历元年已出名,并在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独特的“乡间米道”在这座古老的小镇上悠悠飘香。
顾火南是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位匠人,做了一辈子的米糕,对用料、手艺精益求精。
他的徒弟是八十八亩田的创始人朱燕。这位返乡创业的青年非常热爱传统文化,想把从小吃到大的非遗软糕用创新的方式带到更大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叶榭的故事与文化,爱上这份家的味道。
其他糕点,大多糯米是“C位”,叶榭软糕的用料则有些特别,粳米是绝对的主角。可以这么说,没有好的大米便没有好的软糕。而松江大米,便是造就叶榭软糕的最大功臣。
据悉,原料选用优质粳米、糯米,按照90%白粳、10%糯米的古法比例配制而成,这两种米要在冷水中浸泡7天以上,每天换水,使米发酵成分全部挥发完,还需晾透水分,才可以进行制作。
“软糕的制作工艺不算复杂,但需要特别用心。”朱燕介绍说,制作时,要用石臼椿粉细筛3次,粉极其精细,再用筛子筛入蒸格,辅以熬制的馅心,蒸煮而成,夏天还会加入薄荷,口感清香、凉爽。
■ 粳米糯米搅拌
■ 米粉筛入模具
■ 嵌入豆沙
■ 筛粉覆盖
■ 刮刀刮平
■ 定型
■ 红绿瓜丝点缀
热腾腾的软糕出炉啦!咬上一口,口感松软有弹性,比年糕易嚼,又比糯米团子饱满,还不粘牙。手工熬制的豆沙馅微甜、不腻,没有浮夸的香料味,若隐若现的米香在口中缠绕,清清爽爽。说它是“天然去雕饰”的味道也不为过。
如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