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春心荡漾,是动物们的交配繁殖季,也是新生命的诞生季。这不,上海动物园里,河马妈妈“小东西”又诞下了一头呆萌的小河马,豚鹿家族近日也喜添新丁,青狼新产小狼崽子,灵长类的狮尾猴也迎来了小宝宝。
3月20日上午,河马妈妈“小东西”顺利诞下一头小河马,是个“男孩子”。
目前,母仔平安,幸福温馨。这是继“喜宝”“喜妹”和“喜糖”之后,18岁的“小东西”生产的第四个宝宝,“小东西”成功晋级四胎妈妈的行列。
母河马的怀孕期一般为240天左右,在水中生产,每胎产1仔。进入妊娠晚期,“小东西”的食欲增大,行为特征表现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妊娠后期腹部逐渐隆起,腰背部下塌明显,且腹部后移、贴近地面,行动谨慎,常常翘起小尾巴,大小便频繁,阴门肿胀,乳房红肿。饲养员结合这些行为特征判断,生产马上就要临近了,要做好生产准备了。
第四次产仔的“小东西”已经是驾轻就熟,生产当天饲养员刚刚打扫好笼舍,不一会功夫“小东西”已经如母鸡下蛋般生好了,产程超快,一次又一次刷新生娃的速度。
刚出生的小河马体重为30-40kg左右,身体像个小圆筒,头身比能达到1:2,小耳朵滴溜溜地转着,萌态十足。几分钟后,头部就能够在浅水里做潜水动作,一小时后可以踉跄行走,接近妈妈吃奶。三天以后,四肢行走稳健,已经可以跟妈妈一起上岸了。
“小东西”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抚育幼仔期间,专心致志,终日形影不离。母子俩常常静静地躺着休息,小河马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嘴边躺下,时而趴窝在妈妈的身上,时而“游弋”在妈妈身后。
刚出生的小河马需要不停地吃奶,才能保证健康茁壮,而母河马一般是在水中授乳的,在喂奶的时候,母河马常常需要横卧,把一只后腿伸展开去,乳房便显露出来,小河马吃奶时,母河马会用另一只后腿托住乳房不停地按摩,以刺激奶水,让孩子容易吃到奶。
延续着河马家族的优良传统,上海动物园再次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新生河马宝宝征名,希望广大网友能这个小家伙取一个好听好记有意义的好名字。上海动物园将选取10位参与征名的网友送出幸运好礼(活动截止4月26日24:00)。目前,新生小河马和妈妈一起在河马馆对外展出,游客们不要错过哦。
草长莺飞,食草动物大家族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长颈鹿、斑马、羚牛等大家族都喜添新丁,可谓阵容强大,其中不乏有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豚鹿。
上世纪80年代,豚鹿这种鹿科花鹿属动物已在我国宣布灭绝。2007年,人类在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刚出生几天的雌性幼鹿,随后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见豚鹿的珍贵,也可见动物园诞生出新的豚鹿宝宝是多么令人欣喜。
经过8个月漫长的孕期,自2月底起,3位豚鹿妈妈们接连发力,在一个多月中,陆续顺利产下了3只健康的豚鹿宝宝。上海动物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饲养有豚鹿这一珍稀物种的动物园,许多饲养技术都靠饲养们的细心琢磨和在不断学习中掌握,此次繁殖情况喜人,离不开多年来饲养们的努力深耕。
3只幼仔顺利诞生,饲养员在欣喜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心。因为食草动物的天性,不论新生豚鹿还是它们的妈妈,这段时间神经都变得异常敏感,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它们的生活状态产生影响。
饲养员耐心观察,细心照顾着这群珍贵的国宝。刚出生的幼仔大部分时间会躲在狭小幽闭的洞里,等妈妈外出寻食回来,再吸食妈妈的奶水。这时候,饲养员打扫喂食要再三小心,多观察少打扰,保证豚鹿宝宝健康成长。
不过,这些措施都是暂时的,目前,豚鹿宝宝们已经能跟随妈妈到处溜达,胆子也越来越大,游客已经能在展区中观赏到它们顽皮矫健的身姿了。
刚有些独立的豚鹿宝宝就像熊孩子一样,稍不留神就跑出妈妈的视线,四处撒欢。这时就苦了妈妈了,好在鹿群中的其他叔叔阿姨,也会帮忙照顾,再加上饲养员的实时观察,小豚鹿还是很安全的。
小豚鹿非常可爱,身上的白斑要比成年豚鹿多得多,这是一种保护色,降低被捕食者抓住的概率。春意正浓,气温适宜,豚鹿宝宝正在最活泼好动的时期,喜欢它们的话,就去食草区的深处找它们吧。
在上海动物园的狼园展区生活着7只青狼,三雌四雄。
3月17日,饲养员发现有只母狼一直窝在洞穴中不肯出来,仅仅露出了一个脑袋,时刻警惕地注意周围的变化。饲养员判断母狼于16日晚间生产。为了不惊扰哺乳期的母狼,饲养员们按耐住母狼到底生了几只的好奇心,打扫的时候也尽量放低声音,生怕影响了“做月子的妈妈”。
青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在1~3月份繁殖,孕期两个月左右,每胎产3~7只。
1月中旬,饲养员们发现青狼有交配行为,果不其然,2月份的时候,饲养员发现有母狼小腹隆起,乳房略微膨胀,怀孕特征明显。3月中旬,怀孕母狼进入“预产期”,饲养员判断即将生产,给她清理好圈舍并加强管护,不影响母狼的生产。
小青狼们目前状况良好,游客已经能在狼园展区看到它们萌萌的身影,正在蹒跚学步,等到“五一”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一定蹦蹦跳跳欢迎你呢。
许多游客去动物园游玩,都是冲着熊猫、狮子、老虎来的。其实,在上海动物园灵长区也居住着一群“狮子”,它们就是位于灵长三区的狮尾猴。4月6日,灵长区的“狮群”又添一位新成员。
由于母兽能够自己照顾宝宝,饲养员们不会过多进行干涉。为了确保它们营养均衡,饲养员给“猴妈妈”开了小灶,在原有饲料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狮尾猴的菜单上有苹果、梨、橙、香蕉等水果,黄瓜、胡萝卜、莴笋、生菜等蔬菜,还会辅以猴饼干,营养搭配十分均衡,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饲料种类。
狮尾猴又名狮尾猕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脉及南印度的旧世界猴,其特征是围绕头部的银白色鬃毛。由于脸四周有鬃毛、尾巴状如狮尾,因此得名狮尾猴。它们善于攀缘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还会做手势及摆出不同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狮尾猴在野外濒临灭绝,极为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