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初读全本《红楼梦》要做啥准备?红学专家这样说


作者:孙立梅
编辑:孙立梅
时间:2020-04-26 10:38:3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于日前发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备受关注的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西游记》被列入初中学段,《三国演义》《红楼梦》被列入高中学段书单。

但对中学生来说,《红楼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日前,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主讲《红楼梦》系列讲座之教育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怎么读?

其中,詹丹专门针对广大师生和家长,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和体会。

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条件和策略

“阅读策略可从泛泛角度切入,就像小说家纳博科夫曾经说的,阅读长篇小说,应该有起码4个条件,有记性,有想象力,有文学感觉,最后,手头要有一本词典,可以随时查阅。

这四点,对《红楼梦》的阅读都适用。”

首先是对记忆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读短篇小说不一定要有记性,读长篇小说倒是一定要有记性。

首先《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涉及的人物非常多,根据不同标准统计,有的人说400多,有的人说600,我看最多的一种统计超过1000人。

按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红楼梦鉴赏辞典》,它收的词条近600人。但就算600人,人物也是够多了,而且关系非常复杂,情节复杂,头绪也多。所以你要看《红楼梦》,如果没有记性的话,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

看小说要有记性,当然不仅仅指要记住人,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情节,或者细节。

我在大学开红楼梦研究选修课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训练学生,帮助他们增强记忆。我做的工作是一种很笨也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每十回写一篇内容提要,每篇1500字,一直往下写,作为平时作业。

十回内容要有1500字来概括,而且要把大致内容概括进去,还要筛选一些生动的细节,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其对内容的记忆。当然,怎么来选细节,也见出一定的理解性选择,不完全是记忆的问题。

第二,要有想象力。

读长篇小说,或者说读文学作品应该有想象力。一部小说,首先它的语言文字,它呈现的形象是间接的,它的语言文字还留下许多空白,所以你在读文字的时候要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

《红楼梦》在写的时候也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言外之意,这需要调动我们的想象力来理解它。

第三,要有文学感觉。

比如《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现在争议非常大。

有人认为基本上是曹雪芹的原稿,在其基础上加以整理加工。还有一种意见,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主要是高鹗、程伟元补写的。现在还有第三种意见,既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也不是程伟元和高鹗他们补充的,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在新出的《红楼梦》整理本的第三版里,标了“无名氏”。

不管争什么,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红学专家们从人物形象、语言比较等多个角度进行过分析。所有这些,当然都是值得拿来讨论的。另外,我也可以说,后四十回也有写得不错的段落,特别是关于司棋和表弟殉情、黛玉之死、贾府被抄、袭人改嫁,宝玉与贾政雪中相逢、乃至夏金桂诱惑薛蝌等段落,都是比较生动的。在家族发展趋势方面,也遵循了原作的基本思路。

但最大的问题,是文学感觉不对了。

总体的艺术感觉,还是赶不上前八十回的大部分描写,不仅诗意荡然无存,更主要的是,那种文笔曾经留下的很大想象空间,也一并消失了。

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是同一个作者,但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想说明,作者进入八十一回创作,他有了江郎才尽般的遭遇,水平发生了断崖式下滑,那么有这类主张的人的艺术感觉实在太差。

第四,要查阅词典。

就《红楼梦》来说,小说在雅词的运用和方言俗语的运用中,涉及的语域都比较宽广,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因为用在特殊场合,产生了不寻常的意义,我们还是需要查相关的学者研究,才能得到正确解释。

与《红楼梦》有关的辞典 ,有侧重词语解释的,比如周定一、钟兆华、白维国编的《红楼梦语言词典》,还有作为百科知识解释的红楼梦研究所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以及上海红学会编的《红楼梦鉴赏辞典》。

当然,这些工具书总体来看比较靠谱,但结合小说的具体语境来加以斟酌理解,这是运用工具书的一个重要原则。

Q&A

Q:您认为中学老师可以怎样针对《红楼梦》的阅读开展测评?

A詹丹:我说一下我以前是怎么测评的,因为我们读小说主要是掌握内容,所以一种处理方式,我是给他回目,让他写提要。因为回目带有内容概括,你要求学生写提要,这是一种方法,让他熟悉情节。

还有一种测评方式,像纳博科夫设计的那样,问在特定的场景,据你理解的林黛玉的思维方式,她会有怎样的反应。这是一种代入式的体验,想象林黛玉在这样的场景中会又怎样的感受,这个当然也可以。

还有一种方式可能有点难,要求学生筛选出生动的细节,然后加以评析。因为我们读文学作品,一个是理解人物,一个是把握情节,还有一个,就是要对生动的细节有真切的感受,这些都可以作为阅读测评的内容。

Q: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

A詹丹:从教学角度考虑,我一直认为精读比泛读更重要。但是精读的前提是你一定要选一本好的书,如果拿不入流的书精读,会败坏你的口味。

以《红楼梦》来说,我认为后四十回可以泛读,大概了解一下可以。如果后四十回精读,前八十回泛读,除非你想对后四十回搞研究。如果你作为一种修养提升的话,那就没有必要。

Q:您最喜欢《红楼梦》中哪个女性人物?为什么?

A詹丹:相对来说,我喜欢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比较豪爽。

当然,现在要说出“最喜欢”,其实是很难回答的。对薛宝钗、林黛玉,我也也是很喜欢的。尽管薛宝钗有时候城府太深,跟她交往有点琢磨不透。但是反过来想想,像林黛玉那么作,有时候也有点吃不消。

但是总体上来说,这是一种你对小说倾向的认同问题。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可能你会更喜欢林黛玉,这是被小说的倾向带着走的,同时你也会非常喜欢史湘云。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