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小学四、五年级、以及初中预备班、初一、高一的孩子们结束了3个多月的网课生活,正式回归校园,坐在熟悉的课堂和老师同学面对面。
在做开学准备的时候,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校服小了,鞋子也紧了;一进班门,放眼望去长高了一片,同学们相见不觉地发出惊叹声!尤其是男孩子,有的甚至看背影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同学们纷纷比个头,分享自己的居家运动“秘籍”
1米68身高的妈妈,在五年级的儿子面前突然显得“小鸟依人”,开学前的这几天,哲瀚妈妈发现儿子的校服袖子短了一大截,套上身后紧紧包着身子。
继承了爸爸妈妈大个子的基因,作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全校最高的小伙子,沈哲瀚这次返校可能要继续保持记录了。
这三个月,哲瀚的身高直奔1米8,从1米72冲到了1米77,一口气连涨5公分。
“虽然之前个子也比较高,但还看得出是个小孩子,现在看背影完全就是大人了。”好在有先见之明的哲瀚妈妈上学期增订了新校服,不过,他的尺码是可是“定制款”——180码的小学校服,并不多见。
返校一看,嚯,果然好多小伙伴都和沈哲瀚一样长高了不少!一聊才知,原来大家都没忘了跟着体育老师的要求居家锻炼。
11岁的朱鸿铭的相对身高长的更猛,足足高了6公分,从1米52长到1米58,胖了20斤。鸿铭妈妈笑称,儿子就像“吹气球”一样的长大了,小脸明显圆了,身上也肉嘟嘟的。
除了准备好防疫、学习资料,母子俩开学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买新鞋子,儿子的脚丫长了4个码,春节的34码跳高式直接到达38码。
前阵子,五年级的张笑宇妈妈复工了。妈妈平时回家,儿子都会第一时间去拥抱她,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休息,等复工后,儿子第一时间拥抱她时,她突然觉得儿子的头快和她一样高了,具体一量,发现孩子长高了4公分。
而家住闵行区的谢女士,则是在开学前一天晚上正在为女儿熨烫校服的时候发现变化的,“叫来女儿汪婷试穿一下,不试不知道,一试穿才发现,校裤短了一截,裤腰带也紧了。”
嘉定区王先生5年级的儿子,原本只有1米46,一下子长到了1米52,长高了6公分!
不仅是小学的孩子们,同一天开学的初中生也像笋苗似的。
“春节还能平视儿子,最近发现要仰着头跟娃对话了。”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六年级的乔沐妈妈深有感触。一个假期没怎么出门的乔沐,身高从1米67,蹿到了1米73,鞋子也从40码猛长到了43码。
“最近天气热了该穿春夏装,翻出来去年这时候的衣服,全部变小了,都要重新买!原本买了170码的校服还觉得是不是贪心了,现在连校服也增订了175码的。”乔沐妈妈说。
同年级的向晋希也添置了新鞋,刚买不久的38码的运动鞋,又显得裹脚了,干脆又买了双39码的。家长发现,儿子夜里还出现了腿抽筋的现象,赶紧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3。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最近长高迅速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睡眠充足、饮食营养。
“疫情期间,学校一直在督促孩子们保持运动的习惯。体育老师经常会给大家发一些锻炼身体的视频作指导,也是帮助长期居家状态的学生通过健身增强免疫力。”
沈哲瀚妈妈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每周末上一次篮球课,至少运动两到三个小时,不久后又增加了游泳,也是一周一次,池子里游30个来回,1500米的运动量。
居家网课这段时间,不能打篮球游泳,儿子就跟着老师的视频、运动软件,每1~2天健身一次,分别针对手臂、腿部、胸肌锻炼,保持一定的强度,避免懒惰。
嘉定王先生的儿子长高,也得益于这个超长寒假的篮球锻炼。王先生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球框,每天晚上或者周末白天院子里打篮球。
张笑宇爸爸说,中北一小的老师们不仅把防疫准备做的很细致,平时学校的公众号和老师晓黑板会和家长沟通,有助于孩子疫情期间的锻炼,也有助于他们心理建设,不会觉得疫情期间在家里过的压抑,有事可做。
乔沐妈妈介绍,自己和爱人都不算高个子,但是儿子今年一下子就长到1米73,和爸爸一样高了,这和坚持打篮球、游泳的运动习惯有关系,此外就是保持比较自觉的作息时间,睡眠很充足。
“孩子一般10点多一点睡觉,在家7点10分起床,比去学校每天晚起四五十分钟,一天睡够8、9个小时。”开学后,乔沐会睡得再早一些,风华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注重孩子白天在校时间的利用率,利用餐后、课间时间,帮助孩子及时解答当天不懂的内容,晚上孩子不会熬到很晚。
在饮食上,家中的长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孩子的奶奶、外婆、妈妈担任起孩子营养搭配师,这段时间没少“精准投喂”。
张鸿铭的奶奶很懂得小孙孙的饮食口味,换着花样给他做饭。从包子、牛奶,到糖醋排骨、红烧肉、小油条,再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水果加餐。孩子食欲好,吃的也多,3个多月6公分的身高里,有奶奶的不小功劳。
谢女士每天早晚给女儿喝两杯牛奶,每天一粒钙片。在学校里女儿可能会挑食,作为家长也监督不了,而居家期间就餐,规定女儿一日三餐必须清盘,不准浪费和挑食。她为女儿搭配的食谱以虾仁、螃蟹、鸡蛋、牛肉、鸡肉等可以促进长高的食材为主。
沈哲瀚的妈妈和奶奶则分管周末和周中,一个负责营养,一个负责创新,食品丰富,但是杜绝零食饮料。
“在学校有的同学吃不完会倒掉,我顿顿都吃光,还会加汤,我爱喝汤,奶奶就给我做各种各样的汤喝,在即吃得好像是更多了。”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居家学习,又恰逢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长个子的关键期,对于这段时间的变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营养科主任华海梅给了家长们一些建议。
“生长激素在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它能够很好的、正常的分泌。在这段就是居家期间呢,可能在饮食营养各方面都比较充足,也是跟长得快有很大的关系。”
华海梅强调,孩子想长高个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不能少的,一般学龄孩子,每天建议保证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对于孩子在家吃得营养好这一点,她也提醒家长们注意不要食物摄入过量。
“每天食物摄入过量可能引起肥胖,儿童期的肥胖和成年后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有相关联的影响,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我们提倡健康,自然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避免食用含有化学催熟剂的食物。”
此外,食物的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要保持能量平衡,这是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学龄的儿童每天应该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而且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者是运动。”
华海梅建议,像球类游戏、健身操、团体活动、跳舞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天,约60万名中小学生返校,这是继4月27日、5月6日学生返校复学后,第三批返校学生,也是第一次有小学生重归校园。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回归校园时可爱的瞬间吧。
在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孩子们早早收到了13条自制的防疫校园实务儿歌短片,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返校防疫。
此外,学校设计了ab班制的安全座距上课办法、无接触收发作业、错峰上下学、人手一个防疫包等安全措施。
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小朋友们系好红领巾、戴好口罩,带着自己的小水壶,乖巧地按要求排队入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只能雾化设备洗手消毒。
有的孩子难掩开学的兴奋,一边往教室走一边举着小手哼歌,坐在教室里童声齐喊“想老师啦”!
对于前段时间有出游经历,且居家隔离已满14天的孩子,学校还为这些返校的学生们配备了“测温黑科技”云手环,可实时监测学生在校期间的体温情况,数据统一集中至相关负责老师的终端,每两秒更新一次数据。
双手相叠平放在课桌前,挺直腰板,笔直坐着,伴随一阵轻快的音乐声,长宁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摆起了“小眼神”。
原来,大家正在用眼球运动做“护眼米字操”,与传统传统的眼保健操不同,无需用手触摸眼睛周围,以眼部内外肌群全方位协调运动,增强眼内外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眼睛视疲劳的作用。
上午9点30分,四一班35位学生来到操场,开始了体姿修复课。
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动作甩动双手和双臂,由于许久未上体育课,老师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体资课修复课是长宁实验特色校本课程,通过一系列拉伸活动,激活肌肉力量,唤醒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沉睡已久的身体。
弟弟妹妹返校,哥哥姐姐来迎接,昨天早上的浦东模范实验中学格外有仪式感!八年级的学生夹道欢迎学弟学妹回校,播放着大家最喜欢的歌曲。
第二节课间眼保健操同学位闭眼休息的时候,各个班级老师悄悄地在每个同学的桌子上摆上了一只“签语饼”。
当眼保健的音乐结束,同学们看到小礼物时,一个个露出了惊讶与欣喜的表情。
“您将创造美好的明天”“迎着太阳奔跑,前途光明”……
打开包装,隐藏的一一条问候,是学校老师对同学新学期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