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分钟敦煌大片直播,带你看平时看不到的敦煌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20-05-18 14:56:04

5·18云享一整天,由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联合新华网客户端发起并主办的“5·18云上盛典——博物馆直播接力”活动中,敦煌研究院举办了一场网上直播,150分钟的大片长度,镜头来回穿梭跨度上千公里的敦煌六大石窟,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敦煌和平时看不到的敦煌。

敦煌,包括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六大石窟,对于平时到敦煌旅游的人来说,来回穿梭六大石窟也是一件极费体力、精力的事情,如今,依托在互联网科技,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能在线上全方位领略六大石窟美景,听敦煌掌门人为你解读敦煌精神,导览敦煌艺术。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此次担纲直播导游,他带着主持人先来到昔日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的老房子里。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44年,敦煌前三任院长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都曾在这处清代老房子里办公。如今,这里是敦煌历史陈列室。

常书鸿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个寺庙,到处是土墙、土炕,没有电,喝水也要到附近河里去挑发咸的河水。一年后,常书鸿的第一任夫人受不了,回去了,但常先生依然坚守着。

■常书鸿先生曾住过的房子

常先生曾留学巴黎学油画,偶然看到法国人拍摄的敦煌图册,感到震撼,回国后他来到了敦煌,敦煌艺术之精美远远超过他想象,于是他决心一辈子留在敦煌。

常先生当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但他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有责任坚守,要把敦煌文化发扬光大。

1946年从重庆来到敦煌的年轻人,很多人也都是一辈子坚守在这里。第二任院长段文杰那一代人,他们当年进城买粮食用的是马车、牛车,还要自己磨粮食吃,直到1954年才有了第一辆吉普车。

■当年敦煌守护者磨粮食的磨

当时没有电,为了节省油灯,晚上大家就聚在一个大房间里,段文杰先生每天晚上带领大家临摹敦煌壁画。很多那时候临摹、复原过的壁画,如今在洞窟里也看不到了。

樊锦诗1960年代从北大毕业来敦煌,一辈子就留在敦煌。她爱人在武汉大学工作,不但两人分居十多年,孩子也只能放在上海的姐姐家里。

敦煌,就是一代一代人为了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重大牺牲。

■段文杰先生不同年代的肖像

■赵声良院长(右)刚到敦煌时的宿舍


敦煌石窟历经1000多年,从4世纪到14世纪,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目前有700多个洞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石窟是炳灵寺石窟169号洞窟169号洞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也把中国石窟的开凿年代提早了100多年。

■炳灵寺石窟及169号洞窟


到了晚唐,莫高窟洞窟开满了,只能开到榆林窟去了,所以那里留下很多西夏时期雕塑和壁画,榆林窟与莫高窟并称为“敦煌双壁”。

榆林窟3号洞窟距今800多年历史,洞窟内的三幅壁画十分有名,在人物线描和山水画表现上成就非凡。其中一幅上面还有玄奘取经图,玄奘的背后还有一个长相似猴子的朝拜者。这些壁画不像民间画家所能为,达到了当时皇家画院高手的水准。

■榆林窟远眺

■榆林窟3号洞窟内的壁画局部


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因山形如农家积麦状而得名。1941年,当地学者冯国瑞腰间系绳索攀上断垣残壁进行考察,成为麦积山石窟第一位考察者。1952年、1953年常书鸿、吴作人两度带队来麦积山进行了考察。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上,世所罕见,如今它也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44号洞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部分壁画都已脱落,只剩下西魏时期典型三尊佛像。他们形象生动,端庄典雅,衣摆层次自然,造型完美无缺,荟萃了当时造型艺术的精华。

■麦积山石窟及44号洞窟佛像

 

镜头转向千里之外的北石窟寺。它是1950年代被发现的,石窟内以雕塑为主。

由于它地处荒山野岭,当年建研究所时,还面临山土滑坡等,条件极其艰苦。工作人员没地方住,只能住在洞窟外的古代戏楼里。当时没有路,工作人员要骑车上山,到百姓家买了米面,自己再扛着走下来。直到近年来,北石窟寺才具备了开放的条件。

北石窟寺的早期雕像造型保持完整,而且洞窟挨着一个,十分密集。由于战乱,当年还有流民住在里,留下了生活痕迹,对洞窟造成了破坏,自然的风化,也对造像损害比较大。

■北石窟寺及洞窟内景


回到莫高窟,赵院长带大家进了148号洞窟,爬上一层脚手架,去看敦煌数字化工作。

这个盛唐时期的洞窟里有大型佛像。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游客很少,所以就抓紧时间开展数字化工作。

本来观众因为距离很远,看不清穹顶上的壁画,要用望远镜,今天我们可以站在脚手架上通过直播镜头凑近看。

赵院长表示,通过数字化,我们可以看得比作品原大还要大,甚至看到壁画颜色里的颗粒,以便于研究。而且通过光谱研究,可以还原壁画上已经脱落模糊的文字,还原它的历史。

■正在进行数字化工作的莫高窟148号洞窟


赵院长说,敦煌数字化利用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目前在敦煌官网上公布了30个洞窟的所有信息,大家可以360度看到洞窟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把敦煌带回家”。我们还延伸了敦煌文化,比如开发了九色鹿的故事剧等,吸引年轻人。

赵院长表示,敦煌显示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文明包容的精神,非常契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我们要平等包容,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