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新力量!这样一群年轻人,选择追随袁隆平的脚步


作者:曾索狄
编辑:曾索狄
时间:2020-05-21 20:43:04

说到“杂交水稻”,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名字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但你知道吗?如今,新一代的杂交水稻研究人员也已经成长起来,他们追随着袁隆平的脚步,将自己闪耀的青春奉献在平凡又不凡的田间地头。

今天上午,芒果超媒、芒果TV出品的系列短视频《闪耀的平凡》正式上线。这一聚焦中国新兴行业领域奋斗者的系列短视频,首期将镜头对准了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和研发,带领观众与中国杂交水稻及其研究团队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在研究杂交水稻?

李建武是一名水稻栽培师。2008年,还在湖南农大农学专业就读的他,因为种植的水稻田长势特别好而被袁隆平偶然看中,本科毕业就被袁隆平的研究团队破格录取,目前负责杂交水稻的高产培养工作。其实,李建武对于水稻研究的执着和坚持,源自于他童年的经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常年目睹自家田地产量低、米质差的问题,为此在报考大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

如今,追随着袁隆平的脚步,李建武已经把10年的时间贡献给了杂交水稻。他常年在炎热的稻田里工作,和其他水稻研究者们一起测试和试验数以万计的杂交水稻品种,从中找到产量最高、最健壮的品种。但在李建武看来,老师对水稻的热爱更令人折服,“他(袁隆平)下田比我们还频繁,每天基本上定时定点要去看一下,风雨无阻。”

除了找出产量最高、最健壮的杂交水稻,为水稻“强身健体”、保护田间生态环境,亦是杂交水稻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刑俊杰,2012年留学归来后,决定重点加强杂交水稻抗体的研究,帮助水稻更好地抵抗病虫害,降低稻瘟病发生的危险。

但这一研究方向并不简单:刑俊杰从零开始,一个人负责一个团队的组建,所有实验材料都亲自搜集。好在,袁隆平团队很快为他们提供了部分资金,改良实验室,帮助刑俊杰建起了团队和标准化的实验室。这支团队也通过不断地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荣誉。在刑俊杰看来,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田间生态环境。”

有人归来,也有人选择让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去。隆平高科杂交水稻海外推广经理刘法谋,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袁隆平“杂交水稻诞生于中国,但它属于全人类”的理念。在过去的10年里,刘法谋不断推动杂交水稻技术的国际交流,从菲律宾到冈比亚,从安提瓜和巴布达到塞内加尔,他不断邀请国际友人到中国参观培训,实际感受杂交水稻的产量,改变他们的种植观念和习惯。

“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我都将继续前行。”中国是人口大国,仅拥有世界7%的可耕地,却通过自主研究培育及辛勤劳作,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应该说,了不起的杂交水稻技术背后,也有着了不起的奉献者。下一期,《闪耀的平凡》将关注电子商务带动农民致富故事,敬请期待。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