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开播前,主持人周瑜有些“压力山大”。
当晚节目中的《夜线约见》环节,她将面对两位上海话十级专业选手的“灵魂拷问”,毕业十年的她,突然又被大学时参加“口语考试”的紧张感包围。
后台化妆间里,被问到“你会说上海话吗?”时,她用一口略显“洋泾浜”的沪语回复道:“刚伐清桑……”而这段视频,被全新上线的新闻夜线官方抖音号收录,成为“开门第一炮”。
主持人
新闻夜线
夜线约见
它们的上海话分别怎么说?三道难度程度递增的题目摆在周瑜面前。
一个“约”见的“约”字到底是读“yue”还是“ye”?
昨晚的《夜线约见》以“我在抖音教沪语”为主题,对话上海沪剧院的两位沪剧演员——徐祥、丁叶波。
和周瑜一样,徐祥、丁叶波同样也抖音上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
因为疫情而被取消所有演出的徐祥,2月21日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支视频——《一位被逼疯的上海人》,没想到一夜成名,也让他萌生了继续在抖音上普及上海话的念头。
短短三个月,他累积了19.4w的粉丝和170.6w点赞,一不小心成了沪语网红。
其中仅“上海人也会说错的上海话”这一条,就收获了2.3w的点赞。打开视频——
“绝对”的绝怎么念?
小龙虾的“虾”读什么?
“形容”两个字你都能读对吗?
看完他的抖音号,即便是身为上海人的周到君,有时会怀疑人生。
而他的另一部网红作品,用沪语演唱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名主题曲,更是获赞6.6万。
“侬晓得伐,侬晓得伐,红烧肉应该有肥肉和瘦肉。”也许是不少上海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但没想到,在徐祥一口软糯沪语的演绎下,这首作品别具风味。
“之所以会想到用上海话去演唱,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个基本条件——它的韵脚用沪语发音,都是能够保留的,唱起来没有违和感。”徐祥说。
在他看来,一种方言就是一座城市的性格,“上海作为一座那么有性格的城市,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文化。”
丁叶波也认为,传统文化能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新媒体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很有意思。
就在《夜线约见》播出当晚的两小时前,徐祥、丁叶波等一批上海沪剧院的年轻演员还带来了《清音妙韵赋新声》“沪音沪韵”专场演出直播,用沪语与演奏团合作演绎《小城故事》《天涯歌女》《知否知否》《但愿人长久》《相思赋予谁》等经典、流行歌曲。
除了上海沪剧院,沪上的其他文艺院团在这次疫情期间,同样都没闲着。云端上,他们精神百倍,“抖”出了全新的Style。
上海杂技团青年演员邱大为在抖音上传了一段在杠上练功的视频:手持丝带的她,在杠上轻盈地翻腾起落,画出曼妙的曲线。转眼间就拿下12.6万次点赞。紧接着,她发布的空中绸吊视频,也获得4.2万次点赞。
“原来真有国家级的抬杠运动员?”“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杠精!”“看,天上有只仙女!”网友们瞬间被杂技演员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自3月8日首次启动直播以来,上海昆剧团以每周一次直播的频率,揭秘台前幕后,解读昆曲程式、妆饰、文词等,仅抖音平台的粉丝就增长逾6倍。
上海芭蕾团“戴着口罩跳芭蕾”的视频更是火出了圈,其中传递出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甚至引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点赞,并登上华为公众号。
抖音之外,其他平台也为艺术家们开辟了一片新疆土。
4月12日,张军带来的青浦“复苏·阅读:’水磨新调’2020春季园林音乐会”在大雨与雷声中开启,90分钟的直播在B站收获超高人气,“网络世界真的是无奇不有,没有疫情你真的不会知道,在线上大家对你的需求是这样的。”
4月22日,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与上海歌剧院联手,共同发起“用音乐温暖世界——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更是发动了全球力量,十余个国家的知名乐团、剧院和近百位音乐家“接棒”上阵,用音乐温暖世界。这些平日里在舞台上西装革履的艺术家们,架起手机,带上耳机,有人拿起再熟悉不过的乐器,有人站在书房里、阳台前放声高歌,让屏幕前的观众们解锁了这些“高冷”艺术家的另一面。
5月初,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组成的“央视BOYS”合体直播,更是创下了5.286亿销售额的惊人数字。
无论是传统媒体中正襟危坐的新闻主播,还是文艺院团里看似高冷的艺术家,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都抛弃了曾经的“包袱”,在网络上解锁自己的更多面,拥抱观众,也拥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