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创新城规划范围即吴淞工业区,北至友谊路、东至同济路-黄浦江、南至长江西路-军工路、西至江杨北路-虎林路,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约23平方公里),杨行范围内约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有关描述,上海将在此规划期间,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四个层次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徐家汇等区域,16个城市副中心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的核心镇中心。而此次吴淞创新城中的“两心”之一枢纽商务中心(即吴淞城市副中心),就是规划中提到的9个主城副中心之一,定位与五角场、花木等地齐平。
除了吴淞城市副中心以外,按照吴淞创新城规划形成的“一核两心”的布局结构,“一核”中的一个生态核心和两个生态次中心均处于杨行镇域范围,“两带”中的蕰藻浜城市滨水休闲带也处于杨行南部镇域边界。“五区”中的“三区”交织于杨行部份。随着规划的批复,吴淞创新城区域的开发强度也将被进一步提升,按照主城区III级强度区进行控制引导。(一般而言,土地开发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就越高,地价也相应提高。)
杨行镇的“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吴淞创新城杨行部分被定位为重要的城市更新功能区,初步计划打造产业创新智慧、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布局紧凑、服务配套多元、交往氛围浓厚的生态活力智慧创新城区。区域内将预留大型文化、体育、教育等设施空间并增补医疗和文体设施。杨行在上海主城片区规划中的发展雏形也已呼之欲出。
同时,根据2018年12月《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批复建设上海轨道交通19号线,总长44.5公里。据浦东新区浦东发布近日消息,目前19号线浦东段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这一连接浦东浦西南北向的重要通道,规划在杨行境内设有三站,南北贯穿吴淞城市副中心,终点站设在宝杨路。吴淞创新城内的重要轨道交通以及上海北站新杨行站的定位,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可提升至主城区IV级强度区进行控制引导,承载规划建筑总量约2500万平方米”这一描述,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对杨行这一区域的未来发展有更为充分的想象。
目前吴淞创新城项目已开启建设步伐,并将逐步迈入“快车道”。尽管首发地块不在杨行,但是部分项目的先行先试,或许能为下一步更科学更完善的战略开发提供更好的经验与借鉴。
所以,吴淞创新城规划正式获批,杨行是否未来可期?你想象中的吴淞创新城杨行部分应该如何开发建设?欢迎您给我们留言,加入我们的讨论。
*注:部分信息援引《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吴淞创新城建设规划》、上海宝山微信公众号、宝山规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