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已封神。
第一次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怀。
百万文物,百万动画,百万配音。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已于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播,5分钟一集,每天5集,连播5天。这一系列纪录片最早以表情包“出圈”,实则是货真价实的科普番。第三季的主角是从魏晋到大唐的25件国宝,在豆瓣得到了9.5分的高分,在哔哩哔哩则有108.3万播放,60.8万系列追剧。
在最新一季里,我们能看到《兰亭集序》下笔时的矫若游龙,唐纹锦中的“二进制“思想,创新再上一层楼。谁说文物讲解只能用一成不变的讲解词?戏精大会、人物小品、跨学科融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背不出古诗文!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随着这句熟悉的台词响起,《如果国宝会说话》在沉静又不失亲切的氛围中开场。开篇是字画专场,《洛神赋图》之想象中的女神,《兰亭集序》之天下第一行书,《荣启期砖画》之竹林七贤往事,虽以二维空间为载体,却是人类想象力的极致。
你想象中的《兰亭集序》是什么模样?语文老师教你每个字的意思,曲水流觞的仪式,魏晋名士的来历。这些都很好,但不妨先静下心来,感受王羲之在树影微风之中的“微醺”。语速的快慢,犹如乐器的“嘈嘈切切错杂弹”。音调的高低,打开了诗人内心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次记入史册的神采飞扬,令人想起孔子也赞同的“风乎舞雩咏而归”。节目组想要传达给你的是,这是“最自然的书写”“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表演”“王羲之的性情、文采、书法的完美融合”。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堪称高级感的模板,幸好没有因为“过于创新”而被弃用。
敦煌飞天也是不得不看的章节。何为“满壁风动”?无论是衣角裙裾、涟漪火焰,在“静止”的壁画上都是“动”的。节目组为它进一步加上了动画效果,更显如梦似幻。
除了字画还有文物,唐代仕女俑是众多表情包和文创产品的“灵感缪斯”。但也正因为如此,唐仕女的故事容易落入俗套。这部短片选择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叉的叙事方式,挖掘了比胖与可爱更深的意蕴——自信和自由。
从唐仕女的造型可以看出,哪怕你是一位侍女,也照样可以和主人谈天说地,梳各种各样的发髻,女扮男装上街,学习马球。以胖为美的重点其实不是“胖”,而是发胖也不碍着自以为美。这是一种时代精神——绝不雷同的人格和精神,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
当你观看文物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也许不是文物的估值,不是历史的进程,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美”,穿越时空的“心意相通”。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更多人认同的原因。
《如果国宝会说话》预定100集,分为4季播出,每一季25集。为了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在第三季,就囊括了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疆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
该片总导演徐欢曾担任过《故宫》等纪录片的编导。在这部纪录片里,她寄托了这样的志向:“就像大英博物馆用100多件文物讲世界历史,我们不讲中国史,我们讲文明的历程。”这一季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这一特色。一方面,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文人意识觉醒、艺术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有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多元,在制造业、工程学、法治建设、对外贸易等方向都有文明物证。
表现形式最酷的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立狮宝花纹锦”。联珠团窠的织锦设计纹样,最早流行于北朝与隋朝时期的西域,盛行于唐朝,既出现在法门寺博物馆的大银盆等金银器上,也出现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锦上。
织锦的图案是外围圆环、中心题材、团窠纹样的排列组合,短片用算法的形式呈现,彰显文物背后的文明高度。“天上取样人间织”,全片不着一字,却让人“目瞪口呆”。
唐刀和汉刀的隔空对话则充满金句。水晶缀十字铁刀,不止有颜值,更有内涵。“大破匈奴不是环首刀的形,而是这百折百炼的刀身”。“大唐朝廷,外国人都可以来做官,因他们信仰大唐,他们愿意成为唐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论是《国家宝藏》的情景剧 ,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人格化,都着重呈现了国宝在今天的价值和给人带来的体验。
播出时间:CCTV9纪录频道每晚20:00,哔哩哔哩每晚24:00,5集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