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陆李威和袁哲诚2位同学今年双双保研清华大学。四年前,他们一起从嘉兴市第一中学创新实验班考入华理,四年后,他们又一起踏上探究学术之路。
陆李威(左)和袁哲诚
当年,陆李威考入华东理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袁哲诚进入应用物理学专业,尽管二人专业不同,但兴趣爱好与未来目标却很一致,综合成绩两人双双名列前茅、都是自己所在专业的学霸,一起参加国内外建模大赛,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在共同学习的路上,他们目标坚定。
陆李威名列数学系课程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二等奖,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篇主题为用统计的方法重新对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元电荷量进行计算的论文。保研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袁哲诚连续三年课程平均成绩,综合成绩均保持物理系第一,GPA高达3.87,综合成绩94.08分。除了包揽国家和学校奖学金外,他还拿到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两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biendata智源数据算法挑战赛TOP10,天池算法赛TOP5%等。发表2篇论文于核心期刊,都是围绕用计算机的一些前沿手段来解决物理问题。
他参加了计算机、数学、物理、金融、生物五大学科的推免研究生选拔,收到了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8所国内顶尖名校的夏令营资格以及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大数据工程方向。
在嘉兴一中,两人就是数学、物理等竞赛的选手。陆李威获得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袁哲诚拿到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
进入大学,两人继续作战。陆李威把参加竞赛作为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方式。他把数学竞赛比作最好的大脑体操,在与难题的搏斗中,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跳出应试模式;在与优秀对手的角逐中,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结交更多的小伙伴。
他们自学一起组建了建模小组。袁哲诚认为建模就是用数学方法去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再用编程的方法来解决所构建的数学方法,用这样的思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大一到大四,两位学霸参加的所有数学建模比赛都在一个队,两人共同完成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同发表过论文,共同管理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的日常事务,还共同走上理学院“朋辈讲堂”,为低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与竞赛收获。
不要以为学霸都是“书呆子”,他们一个是象棋高手,一个是乐队键盘手,还都爱好体育,一个喜欢踢足球,一个喜欢打篮球。他们还是德州扑克爱好者,社团管理的最佳拍档。
学校五星级学术社团“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袁哲诚担任副会长,陆李威担任部长,两人策划举办了学校第一届“最强大脑”大赛。
陆李威从小喜欢下中国象棋,小学期间五次拿过嘉兴市象棋大赛冠军,中学期间因为学习短暂放弃过。进入大学,他又重拾这个爱好,加入学校棋艺社,获得2018华理首届棋类公开赛中国象棋第一名。2019全国大学生象棋锦标赛团体金奖等奖项。
袁哲诚不仅理科强,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好书法。小学六年级就考出了钢琴十级,获得过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金奖。大一,他和同学大学组过乐队,是乐队的键盘手,还担任过学校书画大赛的评委。
陆李威和袁哲诚在概率论与统计学上都有深入学习,看了电影《赌神》,他们迷上了德州扑克,找来解析视频一起观看学习。今年寒假参与了德州扑克SNG赛,陆李威拿到初赛第一与决赛第三的好成绩,袁哲诚拿到了第七名。
在学校的图书馆大家常常能见到他们影子,而在体育场上,也能见到他们挥洒汗水的模样。陆李威喜欢踢足球,袁哲诚喜欢打篮球。
运动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协调的方式。袁哲诚非常喜欢看体育比赛,各种体育比赛都看。他研究生选择了大数据专业的方向,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将大数据应用到竞技体育中,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战术、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