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电梯里被困,受困人员先联系物业,物业再通知电梯维保人员,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五分钟,如无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对此还无从知晓。现在,电梯安全监管有了新举措。
6月22日,在徐汇区电梯安全大会上,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归集了电梯全方位、一体化安全信息的公示牌,并率先实现了电梯困人实时报警功能,为全市电梯安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徐汇方案”。
电梯作为市民上下楼的交通工具,是大家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之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石。徐汇区目前有在用电梯12067台,电梯数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如何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既全力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又为群众提供舒适的乘梯环境,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一直以来进行着积极探索。
电梯轿厢是电梯与人们接触、交互的主要场所,也是电梯故障、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电梯使用标志、维保单位信息都是保障安全乘梯、开展应急救援的基本内容。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人周拥民坦言:“因为缺乏统一样式和张贴规范,四、五类信息往往张贴在轿厢的不同位置,如同‘小广告’一样影响美观,甚至还会出现多个维保单位应急救援电话的情况,不利于应急救援的快速开展。”
记者看到,在华滨家园小区16号楼电梯内的安全信息公示板上,使用标志、乘用须知、使用单位信息、维保单位信息以及“智慧电梯码”等信息五项归一、一目了然,不但让轿厢更为整齐、美观,也方便市民、安全管理人员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我们刚贴上这块公示牌,很多居民都跟我们表示,轿厢内部变得清爽多了,乘坐电梯也更有安全感。”该楼的物业管理人员宋继洋告诉记者。目前,公示牌已在华滨家园、华沁家园等13幢楼宇试点张贴,将于7月底前完成全区推广。
如果说公示牌是电梯“外在形象”的全面升级,那“智慧电梯”建设则是电梯“安全内核”的能级提升。徐汇作为全市“智慧电梯”建设的试点单位,率先推出了电梯困人实时报警的功能。
通力电梯维保单位负责人钟英辉告诉记者:“之前发生电梯困人情况,被困人员往往通过轿内三方通话或手机与物业取得联系,物业通知我们,我们再通知维保人员,这一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5分钟乃至更长时间。”此外,如无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对被困情况、解救过程以及故障是否排除等无从知晓,更无法监督维保单位是否按操作规程安全、快速解救被困人员。
目前,通过在电梯内加装远程监测设备,并连接徐汇智慧电梯平台,一旦发生电梯困人情况,电梯维保人员的手机上立马会收到电梯困人的详细信息。同时,辖区市场所的执法人员手机上也会实时收到一条红色“电梯困人提醒”信息,包含电梯位置、梯型和使用场所,以及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双方联系方式,此外还可以点击查看电梯困人在线视频,做到了第一时间报警,为后续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功能从5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已报警电梯困人32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置。长桥市场所所长于凯告诉记者:“通过这一功能,我们辖区已经收到困人预警6次,发现了1起违规应急救援的情况,并约谈相关企业、积极落实整改。”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王镇调研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探索对电梯设备、人员的全过程、精准化管理,力争实现风险提前预判、隐患及时报警、应急快速响应、整改有效闭环,保障市民乘坐电梯更为安全舒适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