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还供应二种名贵的东西:一是南翔的廿年特制名酒‘郁金香’酒(编者注:应为‘郁金香酒’)(平时不对外供应),二两一瓶,只收0.16元,尽量供应;另一是南翔一百年名产南翔馒头,薄皮,内馅用最上好的肥猪肉斩成馅,每位供应‘一客’,收券2两,价3角5分,十只……
“南翔馒头早已停止供应好几年了,特别是最近三年来,肉已凭票限量供应,而最近二个月来,肉已停止供应的情况下,想吃南翔馒头是出一万元钱也办不到的事。
“南翔小笼3角5分,十只,郁金香酒1角6分……这个金额如果放在现在相信会惊掉所有人的下巴,但这是却是在1961年,人均工资不到30元的1961年,一位名叫邱尧梓的先生,在他《尧梓游记》中对他南翔游历的真实记录,也让我们真切了解了那个困难年代的物价和物资的匮乏。”
然而,笔者发现并关注这段游记却有着有段非常“神奇”的故事。
我是一个新媒体人,平时对同事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做历史的记录者。因此,这些年,不但关注并记录着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嘉定历史瞬间,同时也非常热衷于从旧货摊或者古玩市场寻觅记录着嘉定过往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和报纸,以期研读、整理。下面两个就是我从市场上淘得其中两个“宝贝”,一个是1951年的苏南区嘉定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另一个是1956年,江苏省嘉定县人民政府印发的买房契。
■ 1951年的苏南区嘉定县土地房产所有证
■ 江苏省嘉定县人民政府印发的一张南翔买房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旧货市场淘到了一张1961年8月26日的《新民晚报》。粗看很平常,但在其第四版上一篇名为《南翔镇举行物资交流大会》的新闻报道立刻吸引了我的关注——
嘉定县南翔镇,从本月二十四日起,举行物资交流大会,为期三天,今日下午结束。这次交流会利用了传统庙会形式,扩大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农副产和手工而生产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图片上是农民们正在物资交流大会上选购各种日用小商品。
报道内容很简单,就是一条简讯,但是因为有嘉定,有南翔,立刻让我对这个南翔的物资交流会有了强烈的好奇感,于是我花了很大气力,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信息,终于有了一点突破,比如下图这张工作证。然而,也仅止步于此,更多资料和信息却再无获得。因此,查证工作也就搁置下来了。
今年6月11日,嘉定历史文化研究者,嘉定博物馆的徐征伟老师给我寄来了一本《疁城文博》(2019年第二期),我简直如获至宝,因为在其中我找到了这个大会的信息。原来徐老师也喜欢旧货市场“淘宝”。去年3月,他觅得了一册名为《尧梓游记》的笔记,里面有颇多作者“嘉定游记”的详尽记录,徐老师将其编撰至其主编的《疁城文博》,而其中一篇就是关于笔记作者参加“南翔镇物资交流大会”的。文首那段南翔小笼3角5分,十只,郁金香酒1角6分的文字就出于此。整篇文章,记录详实,语言生动,极富画面感。除了有南翔小笼的价格记录,更是让我们知道了——南翔1958年以来就是“全国红旗单位”(卫生红旗),“全国各地每天有人来参观学习”1.街道少灰尘,无什渣、垃圾。
3.街道的墙壁有许多古色古香民族风格的国画、民间诗歌。10.据说无臭虫。全镇如哪一处发现臭虫就集中力量围攻。更加让人称奇的是南翔8月底晚上睡觉竟然不需蚊帐,没有蚊子!昨夜果然并无蚊子,不须(编者注:应为“需”)蚊帐,南翔镇的农村之夏夜不必挂蚊帐,确是奇迹。
除此以外,作者真是位当代“徐霞客”,不但对南翔有丰富的文字记录,还有珍贵的手绘地图。
■ 南翔镇全图手绘
■ 古猗园全景(按:图中南厅及附近经幢位置有误)虽然这是一篇旅行游记为主的笔记,但是对于主题活动——“南翔镇物资交流大会”也有着记录——人山人海,甚至挤碎了玻璃,可见当时老百姓对“物资交流”是极其欢迎的!庙会固然人山人海。我们这次所带来供应商品,也是上海市场上紧张商品,如:布衣(不收布券,九成新)、枕套、单被、真丝被面、人造丝内衣、衬衫、卫生衫、皮货、丝绸衣服、卡其装……等,今晨因抢购挤碎了玻璃……
作者参加物资交流大会而来到南翔,并记录的游记,可以说极其详实,全文长达一万多字,精彩生动语言,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的南翔,才知道60年前的南翔已经那么干净卫生,才知道“国营南翔饭店”是高级饭店,才知道想吃南翔小笼在那个困难年代“是出一万元钱也办不到的事”......因为一张报纸,我找到了关于南翔过往的历史。而巧的是,让我开启了对南翔的热爱,同样是因为一张报纸。我是一个新南翔人,2005年我来到了这个改变我一生轨迹的地方,而促成这件事的竟然是一张报纸。坦白的说,2005年之前,我对南翔几乎没有了解,生活区域主要在市中心一带,换过几份工作,每天按部就班。也在那时养成了看报的习惯——早上七点半,买份晨报,坐地铁上班,下班后,再买份晚报,乘地铁回家,周而复始。报纸是我当时了解新闻最重要的渠道。2005年国庆节后,准备买房,听说在嘉定南翔有个楼盘不错,于是前往,未曾想到,这将会是我一生的决定。那时候没有地铁,坐了公交车,从真南路一路过来,一路物流货运市场,心里有点低落。但当车到了南翔后,虽然谈不上多么现代化,但是环境非常整洁,和之前的杂乱差完全不一样。楼盘在丰翔路,也就是现在东社区。一眼我就喜欢上了这里,仿佛到了世外桃源——浓密的树林,大片的草地,走马塘里喷泉欢舞,橘色的普罗旺斯小镇跃然眼前……售楼处很赞,黄渤出名前主演的《大电影》就是在这里取景的。看房累了,于是休息一下。旁边是位爷叔,戴着眼镜,感觉挺亲和,挺有文化的。他主动和我攀谈,而且聊了很久。他说他是南翔本地人,一直在关注这边的楼盘,今天特别开心,家里人看中了这里一套房子,自己也很喜欢,同时,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被报纸选用了,一边说,一边把手中报纸递给我。真没有想到南翔一个镇还有报纸!我记得很清楚,这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报纸,爷叔被选用的文章就在第四版,因为这个副刊名很特别叫“鹤鸣槎溪”。我当时不知道槎溪是什么意思,还是爷叔给我解释了我才知道原来槎溪就是南翔,白鹤和南翔有段长达1500年历史的故事。太有意思了,我此前觉得上海历史很短,但真不知道原来这么久远。同时,我也很抱歉,说我对南翔真的一点不了解。爷叔说,南翔可是出了名的历史名城,而且一向很干净。如果我打算住到南翔,建议我看一下《南翔报》,都是本地的最新信息,很不错的。因为本来就喜欢看报,爷叔这么一说,我自然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发现这种社区报真挺有意思的,都是周围发生的事情,就连副刊都是本地人的文章。同时,也因为报纸,我和爷叔成为了朋友,日后他还给我看了他珍藏的《南翔报》试刊号。
■ 1997年5月1日,《南翔报》试刊第一期2005年的我喜欢起南翔,但我不确定是否应该定居于此。于是开始在网上拼命获取关于南翔的信息,可惜需要的信息真的很少。《南翔报》成了我了解南翔最新新闻,周边规划,轨交建设,交通出行等等最重要的权威信息渠道。但是,当时对我来说弄到《南翔报》不是很容易的,因此还专门去文体中心去了解了《南翔报》怎么获取及发布频次。(后来了解到,从2005年12月12日起,《南翔报》已由旬报改为周报,每逢周一出版,每期印发50000份。)通过《南翔报》我知道了这次销售没有骗我,家门口确实就有地铁站。而且,南翔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有古镇,有古猗园,有南翔小笼,而且正在转型发展,未来将是宜居宜业的现代城镇。住到南翔,已是2006年。《转角遇到爱》已经在小区拍摄完,2007年开始在全国大红大紫,而我每天需要奔波于南翔和市区。因为地铁没有通,每天路上时间差不多要3-4小时,非常辛苦,每周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在最新出炉的《南翔报》上看到关于地铁站的最新进展。时间到了2008年,这时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南翔区域信息获取的通道也更加丰富,我也成了某知名网站社区论坛的“斑竹”,成为了区域信息重要发布者,但报纸依然是最权威的新闻源。也是在这一年,《南翔报》由原先的个人投递方式改为社会化运作,南翔邮政局开始定期将报纸投递到我家。我对区域信息非常着迷,对信息的渴望和挖掘成了我业余最大的乐趣。2009年,《南翔报》发布11号线地铁站开通信息。可我没能等到开通,我就做出了职业生涯最重要决定——辞职创业,全身心投入到关注区域信息的“新媒体”行业。目前,我的工作、生活、家人都在南翔。虽然留在南翔理由原因万万千,但必须承认,是《南翔报》给我了爱上南翔的理由,是《南翔报》启迪了我人生的转折,是《南翔报》助力了我事业的发展。虽然,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潮中,《南翔报》和其他实体报纸一样退居新媒体之后,但报纸只是新闻的载体,新闻才是存在的理由,新闻的发布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2015年6月,与《南翔报》一脉相承的“人在南翔”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人在南翔”)正式上线,担负起在移动端宣传南翔,发布南翔权威信息的重任。
2018年7月起,南翔镇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村社区的微信公众号资源进行整合,升级为全新的“人在南翔”,不但能第一时间及时推送最新的政务新闻、民生热点、便民信息,实现了资源信息一体化,同时,增设便民信息查询、活动报名等功能,开启了365天全年推送模式。作为一个普通南翔居民及南翔生活网的创始人,我自己也是受益者,不但了解了南翔发生的大事,同时也通过公众号办理业务,查询信息。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人在南翔”粉丝数量已近6万,是南翔最重要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2020年6月“人在南翔”微信公众号即将迎来5周年生日,而作为“前辈”的《南翔报》也将在7月8日迎来23载春秋。5岁的“人在南翔”与23岁的《南翔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南翔人获得南翔信息的权威渠道,为了迎接这两个生日的到来,“人在南翔”微信公众号联合“南翔生活网”在此向全社会征集——《南翔报》试刊号和创刊号第一期,一起做历史的见证者!报纸整洁无无污染和破损,如有愿意捐出1997年《南翔报》试刊号或创刊号给南翔镇的市民朋友,我们将为捐赠者提供精美纪念品及收藏证书以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