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伏天,上海奉贤有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就是伏羊。“散养的庄行草山羊+传统的手工艺”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今天(3日)傍晚,在花米庄行美食广场上,庄行首锅羊汤热气出炉,再配上醇香美酒,拉开了第13届上海庄行伏羊节的帷幕。
伏羊节期间,将结合庄行民俗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羊肉烧酒习俗”,推出“羊肥梨香醉农家 上海贵酒宴贵客”2020上海庄行伏羊节系列活动,将伏羊文化与当地产业紧密融合,以节日为抓手,主动带领辖区农业、旅游业走出疫情影响,提振经济发展。
7月3日至8月23日,伏羊节将陆续举办“广场秀厨艺——伏羊厨艺品鉴会”、“美酒创业助军人——推介会”、“醉七夕——羊肥梨香醉农家家庭日”等活动,丰富伏羊节内涵与文化,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酥软香糯的羊肉、甜脆爽口的蜜梨、丰满醇厚的美酒,都在满怀诚意地欢迎八方来客。
除了美食外,庄行的美景也不容错过。今年5月,本届伏羊节主会场“潘垫村”,更是成功入选成为上海首批16个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
庄行镇以秀美的田园风光、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演绎出精彩的“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的乡村旅游四季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庄行的养羊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时羊的饲养从北方向江南普及。以青草为食的庄行草山羊,特别适宜在这块土地上生养。所产羊肉营养丰富,既可红烧,又能白切,肥而不腻,风味独特。
庄行草山羊生长期一般在8—12个月,重量可达30公斤左右,是方圆百里的首选羊。民国初年,庄行羊肉烧酒就小有名气,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
入夏,正值农家米白酒新酿成。当地村民切上一盘羊肉,斟上一壶烧酒,品尝羊肉烧酒已成为一种习俗。2009年,庄行羊肉烧酒饮食民俗正式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很多人认为,“冬天吃羊肉补,夏天吃羊肉燥”,其实,羊肉性味甘温,《本草纲目》上说,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补肾气、养心肺、解清毒、润皮肤之效。
伏天气温高,易出汗,消耗要比其它季节大得多,这时吃羊肉就能及时有效地补充体内的消耗。“老吃客”总是配一小碟细盐,伴以入夏农家刚酿好的烧酒,就可享受到流传几百年的伏羊特有的味道。享受美味的同时,出一身酣畅淋漓的热汗,驱散体内积热。
在庄行,夏天吃伏羊已经成为一个传统。每年一到伏天,吃羊肉烧酒的食客络绎不绝,店堂内外,人头攒动,场面甚是热闹。
7月3日~8月23日
奉贤区庄行镇花米庄行景区
自驾
1.(浦西)S4——G1501(浦卫公路出口)——南庄路——花米庄行
2.(浦东)济阳路——浦星公路——南奉公路——南亭公路——庄良路——花米庄行
3.(浦东)济阳路——浦星公路——平庄公路——庄良路——花米庄行
公交
1.庄莘线(莘庄南广场地铁站——花米庄行菜花节主会场)
2.南梅线(锦江乐园地铁站)或莘南专线、莘南高速线(莘庄地铁南广场)到南桥汽车站。①转南金线到庄行,再转庄行2线;②南桥汽车站往东至百顺路转奉贤26路(原南庄线)
3.浦卫线(浦东塘桥——庄行——金山)到庄行,转庄行2线
点菜必备:
庄行羊肉的12种基本烹饪方法,看你喜欢哪一款?
庄行羊头汤
特点:庄行羊头汤历史悠久。汤呈乳白色,肉质嫩滑,不膻不腥;羊眼明目,羊舌羊脸清肝润肺。
白切羊肉
特点:此菜味道鲜美爽口,老少皆宜,具有滋补作用,是伴酒佳肴之一。蘸甜面酱或细盐味道更佳。
孜然羊肉
特点:质地软嫩,咸辣鲜香,孜然味浓。
红烧羊肉
特点:该菜汤鲜肉美,色泽红润,香气浓郁,是庄行地区传承上海本帮烹饪传统的直接体现。
羊四宝
特点:这是一道庄行地区农家的常见菜,鲜香脆嫩。把切好的羊肚、羊肝、羊脚、羊腰片放在荷叶上上桌。荷叶清香,羊四宝爽口细腻,是下酒好菜。
葱爆羊肉
特点:香而又嫩,无羊膻气。
砂锅散丹
特点:鲜嫩清香,清淡爽口。将卤虾油盛在碗中,随沙锅散丹一起上桌。
炖羊肉
特点:汤鲜肉嫩、味醇可口。
清蒸羊肉
特点:软香肥嫩,营养丰富。扣在垫有荷叶的大盘里,撒上切碎的芫荽开吃。
扒羊肉条
特点:肉色金黄,汁亮油润,肉质较烂,味美浓香。
红焖羊肉
特点:汤浓色重,酥烂不膻。起菜时随配油面筋、老豆腐、大白菜、香菜各一碟上桌。吃时一般先吃砂锅内的羊肉,待吃到酒酣耳热,再用砂锅内的原汁涮汤配料及各种荤素原料。
羊血汤
特点:汤清血红,嫩滑清肠,并有清肠润肺功能,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大暑一碗汤,胜过一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