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街道丨“四史”知识:71年前,国民党最强军舰“重庆号”在吴淞口起义,最后为何自沉海中


作者:吴淞发布
编辑:丁夏
时间:2020-07-08 22:11:38
1949年早春,解放军已经取得三大战役完胜,推进到长江北岸厉兵秣马,准备渡江战役。

2月17日,国民党海军的“重庆”号巡洋舰从高昌庙驶到吴淞口外抛锚停泊,国民党政府将此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2月25日凌晨,舰上的二十余名水兵突然发动起义,并及时争取到舰长邓兆祥的参与,秘密起航,快速而顺利地驶出航道复杂的长江口,以24节的航速转向北上,经过25小时持续航行,行程520海里,胜利抵达已经解放的烟台港。

“重庆”舰起义犹如晴天霹雳,沉重震撼了蒋介石政权。就在四个月前,蒋介石还亲自登舰,召集高级军事会议指挥辽沈战事。几天后解放军猛攻锦州城,“重庆”舰在葫芦岛海上用重炮轰击解放军的塔山阻击战阵地,舰上6门152毫米主炮几乎打光了全部储存炮弹。更让蒋介石痛心的是,“重庆号”是当时国民党海军装备最好、火力最强、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一艘军舰,命名为“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于8月回国,停泊上海。在舰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都是抱着建设中国强大海军志愿,1946年前往英国受训2年后,于1948年8月随舰归来的。舰上的一些爱国青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形势的推动和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两个大的秘密组织,“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简称“解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时30分,在“解委会”的集体领导和组织下,爱国青年们发动了起义。“解委会”成员立即按照分工到达各自指定位置,行动组分舱逐段地拘禁了所有军官和上士。“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两次赴英留学,是一个正直爱国的老海军军官。“解委会”希望邓舰长深明大义,和士兵们一同起义,由他领航开船。邓舰长在事先不知道舰上酝酿起义之事的情况下,考虑到“重庆号”的命运和舰上几百名官兵的生命安全,毅然加入了起义的行列,亲自制定航线,下令开航,指挥航行。
1949年2月26日清晨,“重庆号”经过25小时的持续航行,行程520海里,胜利到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港,受到热烈欢迎。
蒋介石恼羞成怒,派出飞机对军舰轮番轰炸。“重庆”舰由烟台港转移到葫芦岛,仍被国民党飞机发现,因为当时解放军几乎没有防空能力,“重庆”舰的防空武器打得弹药殆尽,舰体被炸伤,6名士兵壮烈牺牲,近20人受伤。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拆除舰上重要设备后,1949年3月20日“重庆”舰打开海底阀门自沉。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邓兆祥舰长和全体官兵发了慰勉电,热烈祝贺他们英勇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而你们就将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

5月,以“重庆”舰起义官兵为基础,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人民海军学校——安东(今丹东)海军学校,邓兆祥舰长任校长。
来源:吴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