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复旦大学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等3个本科招生专业,本硕博衔接培养,开始实施“卓博计划”,全校各院系所在专业前20%的本科生均可申请……
此外,有关大类培养、毕业去向、奖(助)学金等问题,复旦招办为有志报考的学生作了详细介绍。
复旦大学今年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工智能(纳入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大类)、口腔医学3个招生专业。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西班牙语、护理学(助产士方向)等专业一样,它们都是近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新增,且广受考生关注的专业与方向。
本科共安排35个招生专业(类)招生,涵盖了79个专业,为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提供了更宽的口径,为考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招生与培养环节贯通,如新闻传播学类(卓越新闻人才计划)、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经济学类(含数理经济拔尖项目、经济学专业国际项目和复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2+2”双学位项目)、经济管理试验班、数学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自然科学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技术科学试验班(卓越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保密技术(国家保密学院)、软件工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卓越医生计划)、临床医学(5年制)(卓越医生计划)等专业(类)人才培养能级不断提升,均是社会反响热烈、考生关注度较大的招生专业(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今年继续分代码招生,国标代码为19246,在教育部及各省级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统一为“复旦大学”。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为保护高考统招考生的利益,保送生、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含浙江“三位一体”)、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均不占用现公布的高招计划数。
2020年“卓博计划”开始实施,全校各院系优秀本科生(所在专业前20%)均可申请,本硕博衔接培养,各研究生教育单位均可接收,并向优势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倾斜。
本科阶段人才培养,采取具特色的“2+X”体系。其中“2”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培养课程,强调对核心能力的培养;“X”指通过专业进阶、本科荣誉项目、跨学科学程、辅修学位、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无限可能。
每学年680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大部分为小班教学,在“名教授上基础课、带基础实验”的倡导下,各专业导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可体验到丰富的书院生活,200多个社团的多彩活动,部分专业可在三年内完成本科学业的灵活学分制等。
复旦今年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理念,在部分省市提前批设置自然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医学试验班等招生大类。
招生计划中的“试验班”仅是招生大类的名称,与其他招生大类一样,不是具体的教学班级。目前复旦大学有社会科学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技术科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含有“试验班”名称的招生大类。
大类招生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包括试验班在内的各大类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并参考招生大类所含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修读大一通识教育课程及相应大类的大类基础课程,于第一学年暑假自由报名,参加专业分流。
院系依据学生意愿,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原则择优分流。由于大一打好了专业基础,又对相关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走出高考选择专业时的迷茫,基本都能进入理想的专业继续发展。
除招生时有明确限制者外,所有学生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
其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国标代码19246)录取的学生转专业范围限于医学类专业,每年全校各专业提供600多名(约占同年级在读学生总数的20%)转专业名额,但因为经过一年深入学习,学生增加对高考录取专业的兴趣和志向,实际提出转专业的人数明显低于转专业名额。
复旦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所大学和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与境外近200所的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既有学校层面的项目,也有学院层面的安排,还有个人访学制度。
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后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是主流,约占70%,其中近一半学生进入世界一流高校深造。而在就业、创业方面,复旦毕业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在各类排行榜中均处于国内高校前三。整体而言,复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存在专业属性之间的显著差异。
复旦大学设立各类奖学金100项,奖金额最高超过10000元/人,覆盖全校45%以上学生。复旦大学还面向每年录取的品学兼优的新生设立了新生奖学金,最高金额达50000元。
为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提出了“经济资助和成才辅助”的“双助”理念,推出了本科生“助力成长计划”,目前设有69项助学金,平均每年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人均近6000元的资助,如何佩鑫、陈晓明校友助学基金项目中“海外及港澳台交流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寒暑假期短期出国出境交流提供全额资助。
学校还建立应急基金、医疗帮困等机制,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提供保障,依托“光华公司”建设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提供约3000个勤工助学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