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厢有人外放手机音频,太吵了。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一首歌不断地循环,要是有韵味的歌还能接受,有的歌真心受不了。
近日,一位上海地铁乘客在网上发出这样的信息,引起旁人议论纷纷,大家一致对公共场合手机音频外放的现象表示不满。
手机里出来的声音,难道有那么“讨厌”?周到君近日在地铁车厢格外留意各种“音响”,果然有些一言难尽……
地铁车厢里果然很“热闹”,电视剧、流行歌曲、游戏机声响……它们就来自于你的隔壁“邻居”,比如这位↓↓
视频里的这位男乘客,正在悠闲自得地享受手机里的电视剧,也不使用耳机,来自手机里的人物对话声、音乐之声,不断“扑”向邻座周到君及另一侧乘客的耳膜,令人烦躁。
周到君不禁提出“干预”:“您能不能把声音开轻一点?”可对方依然专心致志,自得其乐。
旁边的一位乘客提醒周到君:“不要和他啰嗦了,现在也没有规定车厢里不能播放手机声音,管不了他的。这种现象我碰到的多了。”
他还告诉周到君一则“笑话”。有一次在地铁6号线车厢,他要求一位小青年关掉手机里的音乐声音,可对方要求他谅解,“这个小青年说自己耳朵有毛病,他说医生讲的,再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耳膜,只能听外放音频。他说要请我谅解,就再也不搭理我了,我真是哭笑不得。”
周到君在6号线采访到一位白领女乘客。她对周到君说:“就在前几天,当时是晚上7点坐地铁8号线回家,座位对面一位中年大叔在用手机播放歌曲,声音很大,过了两站对面的大叔停下来了,旁边的大叔又开始了抖音,声音同样的大,安静的车厢都是他抖音的声音。”
这位女乘客表示,自己一天工作刚刚下班回家,本来疲惫的心带有一点烦躁,旁边的乘客播放手机视频,吵得人就更加烦了,“难道不知道这是公共场合吗?怎么可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呢?”
尽管不少乘客无法接受“被嗨”,但现行的上海地铁守则对手机音频外放约束却缺少“说法”。
周到君注意了一下张贴在车厢里的“上海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是2016年5月26日开始施行的,里面的确没有涉及“手机外放音频”的内容。
难怪一位乘客在座位上拿着手机放玩游戏,声音很大,还对提出意见的乘客振振有词:“上海地铁乘客守则又没有规定不能外放手机音频!”
其实,按照上海地铁的提示,乘客在车厢,不要说播放手机音频,其实连手机也最好不要看。具体提醒是:“乘客进入车厢后,紧握扶手,不要看手机,注意脚下安全。大家搭乘地铁,尤其是在行走、乘扶梯、上下车时,视线还是暂时与手机‘小别’一下,不要做‘低头族’。”
眼下,对手机音频外放这一行为,主要靠乘客自己进行纠正,工作人员干预比较难。
地铁人民广场站一位工作人员对周到君说,工作人员是不经常在车厢里的,乘客看到不文明现象可打电话给地铁热线64370000进行投诉,车站工作人员接到热线的信息,会按照乘客提供的车厢号去查看。
她表示:“乘客手机音频外放,如果对其他乘客造成了影响,我们发现后会劝阻,但没有强制处理的权力。这种行为一般要靠乘客自觉地把握好,尽量不要持久、音量很大的播放手机从而影响到他人。据我所知,一般情况下,一旦有乘客对手机外放音频者提出意见,后者应该是有所收敛的。”
交通运输部已经规定,今年4月1日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明确了“在车站、列车内吸烟,点燃明火”等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在列车内进食”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
这份被称作“地铁新规”的规范性文件,甫一发布,旋即得到公众的关注与支持,不仅为乘客出行提供了“文明导航”,各地在规范地铁文明时也将有“规”可依。
对交通运输部的《办法》,上海也已经有所响应。今年5月,市交通委公开发布关于《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征询公众意见的公告。修订中的《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其中的乘客守则中,第九款为“凡进站、乘车的,禁止下列行为”,已经将”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列入其中。这是上海首次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列入轨交乘客的守则当中。
很多乘客对交通运输部的相关信息并不知情。 “我一直以为对手机音频外放是只能听之任之的,没想到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已经有说法了,希望上海能对地铁车厢的不文明行为有具体的约束管理措施。”在听到了周到君的介绍后,一位乘客表示。
目前这份上海地铁乘客守则修订版尚未正式公布使用,要付诸实施还得假以时日。
新规正式实施前,车厢文明靠大家,一位市民说得好:“我们在公共场所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边的人,当地铁出行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后,规范个人文明出行行为变得更加重要。不得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大家要共同维护和谐文明的公共环境,让文明出行成为时尚,做一个文明的时尚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