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每天在线一小时——2020上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周”活动昨天收官。在直播节目中,负责上海高考招生工作的刘老师就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和最容易失误的地方进行答疑。上海升学整理了其中的热门问题,来听听考试院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问:怎么填志愿才能避免“脱档”或“退档”呢?
脱档指的是考生填完很多志愿,结果一个也不能成功投档。
退档指的是考生虽然投档成功进了大门,但是因为不符合录取标准,功败垂成。
刘老师介绍,通览教育部新版科目要求,92个本科专业类中,超过20%提出必考“物理”的科目要求;超过40%提出必考“物理或某科”的科目要求;不限定考生选考科目的本科专业类仅占30%。
本次可填报的志愿批次包括综合评价批次、零志愿批次、本科提前批次、本科艺体类甲批次、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批次、特殊类型招生以及本科普通批次。
刘老师表示,今年本科志愿全部在一起填报,因此考生在填报各个志愿表时应该做联动考虑。
要把本科普通批能够填报的数百乃至上千个院校专业组看成三类:
一是心仪向往的
二是相对满意的
三是能够接受的
对应实施的战术就是“冲一冲”“稳一稳”“守一守”。对于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考生,有效而安全的做法是:前十个八个志愿可以“天高任鸟飞”,哪怕“冲”高几十分,看中什么填什么,喜欢哪个哪个在前,不必顾忌成绩是否够格,万一“捡漏”成功,等于拔高自己的人生巅峰,2020年选考物理考生尤其要有这样的雄心。
第十个以后的志愿,要从云端回到现实。继续“冲”高,不是在寻找人生巅峰,而是在表现人生疯癫。应当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和位序,对应寻找往年相近情况的一批院校专业组,逐一仔细分析,选择相对满意的逐一填至第十七八个。
剩下的志愿不能浪费,必须考虑到各种意外,选择能够接受的逐一降位填报,最后一个“救命志愿”低于本人实力二三十分,乃至四五十分都是必要的安全考量。
所有志愿选完,应当再次梳理志愿次序,喜欢程度高的可以往前调,但总体分布应该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由高往低。无论多少考分,无论怎么填报,确保最后一个志愿发挥“托底”作用,这样才能切实远离脱档。
今年本市艺术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改革,分为甲乙两个批次,每个批次各设1个顺序段志愿和10个平行段志愿。
刘老师介绍:由于今年第一年改革,往年的分数线很难做参考。不过顺序段只有1个志愿,因此也无所谓参考。但在平行段10个志愿,可以参考两个原则,第一个是“爱的原则”,即你喜欢哪个院校专业就选它,第二个则是参考普通平行志愿批次,即“冲一冲”、“稳一稳”、“守一守”的方法进行填报。
“本科普通批一旦退档,面临的将是和脱档考生一样境遇。常见退档原因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在今年模拟志愿填报中,尽管一再宣传本科普通批应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但仍有上千名考生不听劝告。一些考生和家长不明平行志愿真谛,以为强势表达不服从意愿,纵使退档也会退到下一个志愿。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普通本科批投档成功,其他志愿自动作废;退档出来,只能进入征求志愿行列。因此考生和家长必须提高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