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总在船上工作,李勤的皮肤黝黑、身材精瘦,不善言辞的他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现年52岁的他,从警之前在上海警备区后勤部船队工作,不仅船艇驾驶技能水平精湛,还精通于船艇轮机工作。
现在,作为上海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巡逻支队船艇保障组警长,李勤每天需要负责支队23条船艇、摩托艇的运维保养。
2009年转业时,李勤本来有很多选择,但是他已经离不开“水”了。
心里还是想往水边去,想在船上干,毕竟船艇驾驶、轮机这一门手艺,我不想丢,不想放弃,也是对这身制服有些不舍。”
从轮机兵到轮机长再到副队长,队长,所有跟船艇有关的岗位,李勤都干过。
如今,作为船艇保障组警长,他冒酷暑奋战在一线。虽然不善言词,但介绍起巡逻艇上的仪器设备,老李打开了话匣子。
记者跟随李勤进入机舱作例行检查,两台数百马力的沃尔沃主机发出巨大轰鸣。
“维保工作平时进来之后,发动机、发电机、油、水、电、齿轮箱,重点部位要进行检查。”在这个5平米左右的“烤箱”里,温度高达50摄氏度,轮机声吵杂,李勤需要把说话声音提高八度才能让记者听见。
确认发动机运行正常后,李勤回到甲板上,钻进船舱,在指挥台前站定,徒弟张峥开船,今天的巡逻工作正式启动。除了船只的运维工作外,水上巡逻也是李勤的主要工作之一。
水上巡逻工作是什么的呢?
“这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电子海图,他可以上面显示目标船只的识别码。”李勤指向指挥台上的电子海图,AIS和雷达同时亮起,光标与江面上开过的船只一一对应。
如果一艘船开过来,但是AIS却没有显示有船经过,这种情况就比较可疑,需要登船检查,可能是正在走私的‘幽灵船’。”
每年夏季,是人员意外落水高发期,考验着公安水上巡逻救援力量。上周某日傍晚,便有一名男子酒后失足落水,正是张峥和同事开着皮艇将其救起。
遇到有人投河轻生,则危险系数陡增。此时,就需要“老师傅”李勤出马了。由于江面情况复杂,潮位变化不定,船只和轻生者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太近了,螺旋桨可能伤到人;太远了,救生设备又够不到人。
既要保持距离,又不能离他而去。”
李勤经常这样教徒弟。
2017年4月,张峥从警校毕业来到支队后,就一直跟着李勤学习。在师傅身边足足看了大半年,才终于上手开船。当被问及第一次开船是否紧张时,张峥说:“说实话,我到现在还紧张。”
由于水上情况多变,开船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依靠丰富的经验。张峥坦言,很多时候他忽略的问题,师傅都能想到。
比如靠船检查,相隔老远,李勤会先观察对方船只吃水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速度靠近,合适的距离停船。如何更精准细致地完成这一套动作,张峥还在学习和摸索之中。
除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师傅在平时工作中总是冲锋在前。
去年冬天,他们跟往常一样正常组织船艇保养工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其中一艘公安船艇螺旋桨浆叶被缆绳缠绕住。
为确保公安船艇百分百的适航率和出航率,李勤知道后直接侧躺在公安船艇尾部,半个身子探出船体,用手伸进江中,想要把缠绕螺旋桨的缆绳解掉,此时江面上不断有来往船只,不时的掀起浪花,打湿了他的制服。
也许是缆绳缠绕太紧的缘故,一直没法解掉,最终李勤决定用刀把缆绳割掉。由于角度的缘故,在船尾无法受力,于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全身探到黄浦江下,就露出个头在江面上,通过双手的触感在水下摸索并用刀片对缠绕的缆绳进行割除。
江面上的浪花不时的拍打着他的脸颊,就这样他在冰冷刺骨江水中整整泡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终于排除了这个故障,确保了公安船艇设备的安全。这次的经历,给了徒弟张峥很深的印象。
今年,市局港航公安局转变为“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工作重点逐渐从黄浦江延伸到长江、近海,必然会有新船艇入列。从警11年来,李勤见证了水上公安局到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的转变。
这对支队民警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管理的船艇也越来越多,未来还会有海船入列。”李勤看着正在掌舵的徒弟说:”没问题,年轻人反应快,悟性高,大概今年就可以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