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兆佳苑社区花园建造前,这片区域的香樟树长得过于茂密,以至于遮挡了约60%的阳光,树荫下的绿植缺少光照长势不佳。“这里以前还堆放了很多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好好的一块绿地真是给浪费了。”居民说。
同样位于东明路街道的金色杉林是一个世博动迁小区,临近外环,一部分住户难以割舍的种地情结,使小区里的部分绿化地变成了田地、菜地,造成植被稀疏、黄土见天,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
居民董莲婷恰好住在这里,她将这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别是当她了解到凌兆佳苑也存在类似问题后,改变这一现状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了:
能否小区里建设一座花园,既不破坏绿植、又能满足难以割舍的种地情节呢?”
董莲婷在工作中了解到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倡导的社区花园理念——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家门口的都市桃源。通过前期的参观学习,她主动请缨,牵头两小区成立了社区花园自治小分队,开始了社区小花园的设计改造。
自治小分队是2019年初成立的,两小区加起来有60人参与。凌兆佳苑的自治小分队由业委会、社区党员、 志愿者、物业等组成。金色杉林则由社区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
董莲婷说,
我们希望将小区内养护不佳且使用率低的‘绿色荒漠’,改造成观赏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的亲子种植园,同时也可以让居民能够品尝到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挖掘小区绿化最大价值。”
为孤老提供新鲜的蔬菜 >
为调和不同人群的“口味”,社区花园自治小分队多方收集居民建议,他们到街道暑托班,听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到居委会,组织开展多轮项目证明会、听证会,将有价值、可行性的建议融入改造方案内,经建设改造,让孩子们喜爱的游乐设施、年轻人喜爱的散步小径、老人们难以割舍的种植情节融为一体。
2019年底,改造完毕的凌兆佳苑小区社区花园名叫“幸福园”,里面设置有科普种植园、多肉种植区和“一米菜园”等。每到春季,一丛丛红色、黄色的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不少居民来观赏、游玩。其中“一米菜园”最受大家喜爱,他们由木框分割成了一米的格子空间,不同的格子可以培育不同的植物。
记者采访时,小区居民正在认真地打理她种植的扁豆和土豆。
有了社区花园后,我经常会将家里的植物种子拿到一米菜园种植,只要在院子里溜达,就要看看它们。”
据凌兆佳苑业委会副主任夏福昌介绍:
其实花园建造前,小区业委会就出资请专业人员对该区域过于茂密的树木进行修剪,并组织志愿者和居民把该区域原先堆积的废弃物和垃圾进行了清理,确保绿植的光照充足。
居委还组织居民和儿童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活动:涂鸦彩绘墙、废旧轮胎制作花器、小景。凌兆佳苑小区志愿者戈静华告诉记者:
没事的时候,他们就会过来浇浇水、松松土,种植成熟的土豆、扁豆、芹菜等蔬菜小区居民也不会乱摘,果蔬成熟后他们会送给小区的孤老。
凌兆新村第十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燕说:
我们充分利用党员、志愿者、楼组长,成立了一个自治的团队,利用团队来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利用各种活动,积极地吸引居民参与小区的各项治理;通过社区的治理,使得居民们更加积极地支持更多的实事项目。
让孩子们更有责任感 >>
2019年10月初改造完毕的金色杉林社区花园有个好听的名字——“心怡乐园”,它取自居民区简称“新一”的谐音,花园分为种植科普区、儿童游乐区、堆肥区等,种植了迷迭香、薰衣草、向日葵、辣椒、番茄等近七八十种植物。居委和社区花园自治小分队组织小区儿童开展垃圾分类和厚土栽培相关科普实践活动。
记者采访时,平均年龄67岁的花园志愿者许福明、谢继辉、包珍兰负责每天照料这些花朵,他们同时还兼垃圾分类、人口普查等大大小小琐碎的社区事务,不收一分钱的工资。
我们都是党员,这是应该的,做这些事情让我充实快乐、有意义。”
许福明一边为不久前种植的紫苏浇着水,一边向记者说道。
董莲婷的儿子汪子轩、汪子祺小朋友对各类植物蛮感兴趣,在妈妈的带领下他们时不时会参加小花园内组织的各种活动,翻土、浇水、堆肥、种植,还有专门的老师傅手把手教。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成熟的辣椒和茄子就是两位小朋友种植的。
看到辣椒长出来了,茄子又长大了,孩子们总会蹦蹦跳跳向我汇报,从来没见他们这么高兴过。”
董莲婷发现,在这里,孩子们能放下手机,学会仔细观察各种植物,还能认识了许多新的小朋友。
居民王女士则说,和小朋友们一起照顾花花草草,还让孩子们有了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新月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忻文平告诉记者:
为了将社区花园建好,居委、物业、业委会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动脑筋,商对策。在花园内我们也插了好多牌子,让小朋友有一个学习科普知识的地方,所以他们有信心,在小区其他合适的地方再多打造几个类似的花园,把爱绿护绿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花园方案设计邀请居民共同参与,在花园建设以及后期维护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花园建成以后,他们专门成立了志愿者,每天有人管理,居民也络绎不绝。”
金色杉林党总支书记忻文平告诉记者。
而凌兆佳苑也有8位护绿志愿者专职负责幸福园的日常维护。
我们调研发现,越是政府投资大、建设周期短、居民参与度低的补绿工程,社区感受度越不明显。”
东明路街道社区管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改变这种情况,从2019年开始,他们引入了社区花园这个“网红”概念,也引导了一大批居民区的自治团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感受到种植的乐趣。
下一步,东明路街道将通过‘绿行社区、创意生活’、打造‘社区花园MINI版’等一系列绿色特色活动来进一步挖掘更多的居民规划师,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尽最大可能做好特色绿化项目;形成各方合力,全力打造宜居东明、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