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境内水网交织,河汊纵横,有两条主要的河流,一是黄浦江,二是苏州河。
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起源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经吴淞口注入长江,奔流入海。
苏州河是吴淞江的一段。吴淞江全长125公里,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流经上海,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吴淞江经过上海这一段,约54公里,河宽40至50米,被称作苏州河。
吴淞江是黄浦江的支流,黄浦江注入长江之处为何称作“吴淞口”?
“吴小布”这就告诉你答案!请接着往下看吧!
【水量丰沛】
清朝时期,上海开始繁荣起来,这得益于万吨海轮可经由黄浦江直达市区。黄浦江之所以水量丰沛,因为它是太湖向东海泄水的主要通道,78%的太湖入海径流通过黄浦江排入东海。
其实,古太湖主要是通过松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水系宣泄入海。《尚书•禹贡》就有“三江既入,震泽(太湖的古称)底定”的记载。1278年(元朝至元十五年),松江更名为吴淞江,注入长江之处因此称作“吴淞口”。
【夏原吉的治水】
明初,吴淞江的下游日益淤塞,常造成大水患;1403年,明成祖决定大力整治,派尚书夏原吉来治水。当时,黄浦江是吴淞江的支流,吴淞江在上图的蓝圈处淤塞严重,夏原吉于是决定疏通范家浜(上图绿箭头处),将吴淞江与黄浦江之水引入范家浜再由吴淞口入海。
【黄浦夺淞】
黄浦江自从引入范家浜之后,从三十丈(约100米)宽度,依靠自身的冲刷,河身逐渐加宽,直到今天,河宽300-700米,成为太湖泄水的主要通道。而吴淞江虽经明清多次疏浚,仍无法恢复旧观。吴淞江因此反而成了黄浦江的最大支流,史称“黄浦夺淞”,但入海口还是沿用了原来的名字,依然称为吴淞口。
吴淞口战略地位重要,
历史上多次为外国侵略者入侵之地。
今天的吴淞口仍为我国海防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