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剧、扶贫剧、短剧……电视剧创作的精品化之路,这些方向值得探讨


作者:曾索狄
编辑:曾索狄
时间:2020-08-06 21:05

聚焦现实,着力精品,已然成为如今主流电视剧的共同选择。今天下午,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举办以“守正为本,创新为王——电视剧创作的精品化之道”为主题的论坛,聚焦时代报告剧、扶贫剧等创新的剧集类型,并围绕精品创作展开分析,包括《在一起》《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温暖的味道》《花繁叶茂》等作品的创作故事被一一揭开。

“一句话台词也要来演”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无疑是本次上海电视节讨论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这部从今年3月启动策划,如今后期制作已经过半的作品,汇聚了众多实力主创,10个单元剧的特殊形式也让外界充满期待。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大办主任陈雨人在论坛上透露,“时代报告剧”意味着作品要以纪实类的风格表达时代最新发生的故事,同时要求创作者的速度一定要快,“在风格统一方面,我们也做了设想。10个故事20集,可能用统一的剪辑,音乐用统一的音乐总监,这样能保证每个故事各有特点,但整体风格尽可能统一。”

风格纪实、成片迅速,“时代报告剧”给主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摆渡人》单元的编剧,金牌搭档高璇和任宝茹形容创作非常顺畅。高璇回忆说,所有的内容都是在新闻采访的基础上完成的,“因为我们选取的是最打动人的事件,这也意味着一定是最打动观众的。”

而任宝茹则感慨,10个单元都来自真实人物或事件,编剧在艺术加工的过程中也时不时会感触“这个故事真好”,“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个故事动人,观众就一定能感觉到,十个单元各有各的感觉,只是切口不同,其他很多故事我当时看新闻也已经是热泪盈眶了。

动人的力量,同样也触动了演员群体。负责《同行》单元的导演滕华涛透露,演员群体是“争先恐后”来参与,“不管是什么级别的演员,哪怕是小角色,他们都不远千里过来。只要有他合适的,能演的,哪怕是再小角色,一句话台词也要赶过来。”

操刀《方舱》单元的导演汪俊透露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小细节:实地拍摄时已是6月初夏,但为还原真实场景,所有的演员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每场戏都是大汗淋漓,“主角们不光要穿防护服,里面还必须穿羽绒服或者厚毛衣,不然会显得很单薄。靳东基本上每一场戏下来都是全身湿透。”

“体验生活是扶贫剧必须的”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绿水青山带笑颜》再到《花繁叶茂》《温暖的味道》……今年以来,多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电视剧走红荧屏。在本次论坛上,这些优秀扶贫剧的创作者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作品真实而温暖的创作秘诀。

其中,上海出品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时大受好评,该剧讲述了西部地区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导演白永成透露,为了写好这个故事,主创团队提前到贵州、云南、甘肃、四川之间做考察,和当地农民吃住在一起,还特别做了剧本研讨会,“扶贫剧很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我们在开机前一直打磨剧本,把《一个都不能少》把视角放在两村合并上,有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

湖南卫视播出的《绿水青山带笑颜》,则选择了更为年轻化的视角。该剧出品方万达影视总经理尹香今透露,作品在初创阶段就希望从年轻人的角度将脱贫攻坚的故事,写出年轻人眼中的家乡变化,“我们去了福建、贵州、浙江、山东、甘肃几个省份采访,专门采访返乡的年轻群体。”而在作品播出后,剧中呈现的景点立刻成了“网红打卡地”,“真正通过影视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和地方经济,这对我们是特别大的鼓舞。”

从演员跨界制片人的刘小锋,则带来了在网络上赢得高口碑的《花繁叶茂》。该剧改编自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将镜头对准了贵州美丽的革命老区花茂村。刘小锋说,他对演员的要求就是“像话剧一样对台词”,“如果剧本交流过程中,有不理解或者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就进行调整,用的是很传统的方法。在这部戏里,我希望贵州走出去的孩子能够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份乡愁能够把他引回来,能够在自己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奋斗。”

尚未播出的《温暖的味道》由靳东、李乃文、吴越主演。制片人靖雷笑称,这部戏从2015年开始策划,整整打磨了五年,靳东则在戏里演活了一个喜欢研究美食的村干部,“靳东对剧本的理解也一直在调整,他在戏里其实是个城市人,但走进了乡村,是一个对乡村非常有情感的人。”

“95%以上的故事能用40集说完”

曾几何时,“注水”问题让观众对部分国产剧望而却步。但随着行业整体向好,越来越多精品化的创作开始出现,短剧也成为行业的新风向。

在谈到对未来剧集长度的预估时,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直言,短剧创作确实符合电视剧规律,但对创作者要求比较高,“第一要主题鲜明,定位准确;第二是戏剧冲突和情感浓度要非常强烈;第三要有年轻人喜爱的全新的视听语言。”但他同时认为,从国内观众收视习惯和制片方成本控制考虑,36集到40集的长度依然是现阶段最理想的选择。

对此,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彭国元也表示认同。他感慨地表示,曾经审过的最长纪录就是八十几集,“没必要这么长,尤其观众的审美不一样了,剧集短一些,30多集就比较合适”。

而成功打造了《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热门剧的柠萌影业创始人、董事长苏晓则直言,剧集注水是行业顽疾,也因此导致了年轻人用1.5甚至2倍速观看,“我相信95%以上的故事,40集以内是能够讲完的,极个别的可能的确故事密度超过了四五六十集,但大家也是喜欢看的。”

而站在平台的角度,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给出的观点更一针见血,“我们看到短剧里面,用户用倍速看的很少,从用户需求和创作本身,短剧起码在当下未来的五年间,将成为对影视剧增长重大的点。”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