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喂鹿只知道日本奈良?Out!上海松江就能让你和小鹿亲密同框


作者:张益
编辑:张益
时间:2020-08-07 14:56:55
🦌松江,历史文化悠久,素来有着“上海之根” 之称。但它的另一个称号“茸城”,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
据《松江府志》记载,传说十头仙鹿下凡留恋松江景色,最后有九头不肯返还天上,这便是民间“十鹿九回头”的传说,回到天上的那只鹿,后来跟随福、禄、寿三仙之寿仙佬。松江因此又称茸城。

那么多年过去,现时的松江是否还有供鹿群繁衍生息的地方呢?答案是:有,而且它还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梅花鹿饲养场。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在松江泖港五厍农业观光旅游区内,将呈现一座集亲子活动、科普教育等互动项目于一体的“鹿文化”展示中心。谁说农业与旅游不能紧密结合?还去什么日本奈良,来上海松江就能圆你一个和小鹿同框的梦!

再造茸城“鹿文化”

■养殖基地周围环境

在松江新浜镇文华村南侧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空地中,三百多头梅花鹿生活在此。这里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梅花鹿饲养场——上海御茸鹿业有限公司所在的养殖基地。

“欢迎来到茸城。”御茸鹿业总经理陆晨笑着迎接记者。陆晨2014年便来到这和梅花鹿“打交道”。“一开始只是觉得鹿制品市场前景不错,能赚点钱。经过这几年的沉淀,觉得身为一个松江人,是不是也应该做点对家乡有意义的事情?”

■成片的鹿群

在陆晨看来,“鹿文化”一直以来是松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造茸城“鹿文化”意义重大。养殖基地原先是制药厂,在经过修缮后,在2013年,第一批294头梅花鹿被引进到养殖基地。

用网格围起来的鹿舍中,成群结队的梅花鹿正悠哉地漫步着,看到记者这样的“生面孔”到来,不自觉的身体往后一退,“鹿天生胆子小,怕人。”陆晨解释道,“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尝试驯化。”

据他介绍,养殖基地从去年开始就扩大了养殖数量,预计在未来两年间能将数量扩充到两千头左右;另一方面,基地也有意培养起“驯鹿师”,希望经过他们的驯养,让天生胆小的梅花鹿亲近人类,以此为基础建设“鹿文化”展示馆。

是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松江人,陆晨想把属于茸城松江这片热土的“鹿文化”再次复兴。但他深知,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

繁殖形式要改,思想意识要变

梅花鹿养殖场如何转化成“鹿文化”展示馆?农业如何与旅游结合?这是陆晨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

2014年,初来乍到的陆晨就一改梅花鹿自然繁殖的传统模式,采用人工授精繁殖小鹿。在外人看来,这是违背常理的做法,但事实呢?“一头母鹿一年只能生产一头小鹿,如果还是采用自然繁殖,成功率只有60%~70%。”陆晨解开了其中的奥秘,“但采用人工授精,可以把得胎率提高到90%~95%。”目前,御茸鹿业与东北一些鹿业公司合作开发的鹿制品就有近十种。同时,每年产茸量达150公斤左右,鹿繁殖数在100头左右。

■小吴正在喂养小鹿

这些看似喜人的成绩并没有让陆晨停下脚步,他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秉承着复兴茸城松江“鹿文化”的想法,他培养起了“驯鹿师”,“其实根本没有专职‘驯鹿师’这个职业,他也是我去年才招进来的实习生。我们想通过自己的方法摸索出一套驯鹿流程。”陆晨指着正在给小鹿投食的小吴说道。

小吴人不高,皮肤黝黑,给人很干练的感觉。他告诉记者,今年21岁,刚从学校毕业就来了这里。问他来这里快一年有什么感受?“挺苦的。”少言寡语的小吴想了半天,憋出来三个字。“确实挺苦的。”一旁的陆晨附和道。

■小吴正在喂养小鹿

小吴告诉记者,当初来到这是抱着想学一门技术的心态,并没有师傅教,完全靠自己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刚来的时候,鹿看到我就跑,根本接近不了。”手拿胡萝卜给小鹿投喂的小吴说,“现在它们看到我就像朋友一样,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据陆晨介绍,鹿属于食草类动物,和比较容易驯养、灵性较高的狗相比“愚钝”不少,所以要驯养它们,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我国没有关于“驯鹿师”的标准,很多时候都是从日常和鹿的接触中找寻切入口,以达到驯化目的。

好在,经过小吴的耐心喂养和陪伴,几头小鹿已经会主动靠近他。这也让陆晨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要想开设展示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鹿不能见人就跑。

小吴还给自己设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别人骑马,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哪天能骑上鹿。”小吴目光坚定地说道。

奈良是目标,但不会盲目模仿

说起“鹿文化”,日本奈良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陆晨也说奈良是自己的目标,但模式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模仿。“奈良那块地方大,放在松江不可能。”在陆晨看来,日本奈良的模式是以旅游点出发,而在我国,鹿更多承载的还是鹿制品开发和售卖,本质上截然不同;其次,奈良那块地方大,适合散养,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地方用来散养。

■小鹿们正在鹿舍内休息

虽说如此,但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养殖基地还是尽可能从日本奈良模式中学习经验,不断优化。比如将现有的圈养模式,慢慢转变成散养模式。

■基地内现有草地

记者注意到,在泖港镇相关领导大力扶持下,养殖基地内已有一块草地在修缮。接下去,等泖港特色养殖基地建成后将把大部分梅花鹿移到泖港,新浜只保留一部分林地散养梅花鹿。此外,还将对现有鹿舍“推倒重来”,“想给它们(梅花鹿)营造出一种散养氛围。增大它们的活动量,以此来提高鹿的各项机能,优化鹿的品种。”陆晨解释说。

5D电影、VR、AR……未来这里都会有

对于未来,陆晨有着自己的规划。他告诉记者,离养殖基地不远处的泖港镇西厍公路888号有35亩地将用于开发“鹿文化”展示馆,下个月就会开始项目申报,最快今年春节就能批复并投入建造。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鹿文化”展示馆会围绕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展开。其中,5D电影是他着重想打造的项目,“再好的导游,你听他说完就会忘记。但5D电影不一样,它能给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画面会停留在人的记忆中。”

另外,戴上VR眼睛和梅花鹿进行互动、通过扫码实现的AR增强现实技术都在计划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通过和鹿的互动给游客传递“鹿文化”,给予游客活灵活现的感觉。在交通问题上,御茸鹿业后续会在最近的地铁站增设短驳车,以方便游客前往。

对于“鹿文化”展示馆建成后的前景,陆晨坦言并不担心,“展示馆所在的泖港五厍农业观光旅游区本来就是一个农业观光景点,每年有20~30万游客,加上我们会配上轻餐饮等配套设施,游客不是问题。”

据陆晨透露,御茸鹿业“鹿文化”展示馆最快将于明年春节对游客开放。从那时起,国内游客不用专程去到日本奈良,在松江便可以轻松实现和小鹿同框的梦想!

松江人对鹿天生有着很深的情怀,但要重新唤起这份情怀,无疑需要更多像陆晨、小吴一样的人投入热情,展开“鹿文化”方面的探索。

✍️  记者手记
谈起上海农业旅游,你最先想到的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体验采摘垂钓的农家乐模式?还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村劳动生活场景的休闲农庄模式?或是利用特色种植、养殖业资源,开展农园观光的观光农园模式?
应该说,摩登都市范的上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将农业与旅游作为一道值得思考的命题去探索,目前的农业旅游模式也相对单一。但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农业旅游又开始受到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特色鲜明的“鹿文化”有望凭借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亲近大自然、高科技加持的互动体验,让人们眼前一亮。
最近,临港利用产业优势开辟了工业旅游线,一经推出就预约火爆。既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大家期盼多样化旅游模式的一种必然。
“鹿文化”展示馆要成为农业旅游亮点,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放在眼前的各项配套设施——增加轻餐饮使这里留得住人;增设短驳车让交通更为便捷;配套商业项目提供游客多元化体验……但随着时间推移、各方发力,相信这些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
不再千人一面,而是结合地方特色形成有故事、走得进的农业旅游线路,或许是松江“鹿文化”打造带给上海旅游市场最大的启发吧。
视频:021视频
图片:张益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