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工业旅游路线迎首批游客,游客:“太震撼了”“还挺刺激的!”


作者:唐玮
编辑:唐玮
时间:2020-08-09 20:21:50

此前,记者报道了临港开辟首批工业旅游路线,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8月8日,临港工业旅游首团成团,30名来自上海各地的游客共同来到了滴水湖畔体验工业旅游。

游览:走进实验室 登上钻井平台

“今天行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EMC暗室,六面淡蓝色的吸波材料非常酷,甚至让人稍微有点密恐,即使站在门口,也能感受到说话声音仿佛被吸进去了,”一位来自闵行的高二学生这样向记者介绍当天的游玩感受。

他描述的景点来自上午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EMC暗室

EMC暗室四面墙和屋顶地面均由这样的吸波材料铺设而成,用于吸收声波、电磁波等,以模拟自由空间的电磁环境,从而进行载荷测试和天线测试等。

■吸波材料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从事微小卫星的总装、测试等工作,EMC暗室就是测试的一个环节。在这里,游客可以进入卫星总装厂房,亲眼看看卫星如何装在一起、如何接受测试,可以近距离看到卫星部件,还可以通过VR体验一趟“太空之旅”。

■游客可以在卫星展馆通过聆听讲解、玩互动游戏学习基本航天航空知识

■VR游戏

在游客中,有一位毛先生此前在大庆油田工作了四十多年,“我一直接触的是陆上石油,没有接触过海上石油。听说这个工业旅游可以爬上外高桥海工的海上钻井平台,就立马报了名。”参观完一圈后,毛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感觉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毛先生类似的是高先生。此前高先生一直从事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的维修工作,即使退休了依然保持对奋斗了几十年行业的热爱与关注。游览过程中,高先生时不时与工作人员聊几句:“你们的这个配件是哪儿生产的”“这个是怎么生产的”?

■高先生与工作人员聊天

让两位硬核理工男满心挂念的游览景点就是当天下午外高桥海工的游览。外高桥海工主要进行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船体及上部模块、海洋工程船舶、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船舶上层建筑、特种分段的加工制作等。

在厂区沿途的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经过钢板库、钢料堆场、钢材预处理厂房、浮体车间、大型邮轮管子工厂、涂装部厂房等处,近距离感受船舶的生产制造。

■上层建筑(就是船员生活居住的区域)

■露天钢板库(钢板生产成各种形状后放在这里,叉车可直接运走进行下一步的生产)

■框架式龙门吊(所有完工分段通过码头的框架式龙门吊,装船后驳运至母公司进行最后的船坞搭载作业)

当然最受期待的环节就是爬上已经进行到后期生产阶段的海上钻井平台,近距离感受这一庞然大物。

■海上钻井平台(部分)

■海上钻井平台停机坪

站在海上钻井平台上,脚下几百米处是翻滚的海水,有一些胆子小的游客表示:“还挺刺激的”。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平台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名工作人员引导,但记者在此提醒,海上钻井平台游览项目有一定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游览时请务必遵守安全事项。

除了微小卫星和外高桥海工,在彩虹鱼游客们还可以了解深海世界的探索故事。

■观看实时洋流图

■参观深海载人球内部结构

游客:上至退休老人 下至小学生

据该团导游也是滴水湖商业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介绍,这波游客们的年龄段很丰富,上至六十多岁,下至十几岁,甚至有72岁的老爷爷也来报名。

大部分游客从市区赶过来,闵行的中山公园的川沙的,有的人很少来临港,有的人甚至是第一次来临港。停满了五颜六色集装箱的洋山集装箱转运区、产业园区路上运载的来自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公司的超大叶片都让游客们新奇不已。

家住闵行的陈爷爷陈奶奶跟着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女一家五口一起来参观游览。陈奶奶告诉记者,此前来滴水湖玩过,这是第二次来临港。陈女士则表示,没想到临港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好了。当天的游览结束之后,陈奶奶一家又去临港著名的海滩景点“天空之镜”打卡了。

■陈爷爷陈奶奶一家

尽管当日温度不低,但游客们都兴致盎然。因为外高桥海工的参观延迟了后面参观的时间,导游询问是否要压缩后面的行程好按时回家时,不少游客赶紧说:“别压缩别压缩。”

从事海工研发工作的尚先生带着儿子来参观旅游,尚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与今天参观的不少企业都相关,来参加这个团主要是想让孩子走出教室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会问我做什么工作,但这个很难跟孩子解释清楚,带孩子来参观能直接形象地让孩子了解我的工作领域。”

■尚先生和儿子

据翁慧俐介绍,目前散客团只在周末开放,但外高桥海工等企业周末也会生产工作,完全不用担心感受不到生产的气氛。

如果你也想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想进入工厂满足对生产第一线的好奇,不如来临港的工业旅游路线体验体验吧。翁慧俐告诉记者,公司也在考虑将集合地点设在人民广场等市中心区域,届时游客来临港参观将更加方便。


图片:唐玮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