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哈利·波特》把魔法世界的故事带到中国。如今,该系列第一部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4K修复3D版今天正式在国内上映。
哈迷们自然可以再次透过荧幕,重温三小只的魔幻历险。不过,在魔都,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只消置身其中,便可瞬间嗅到霍格沃茨的味道~
这是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建投书局·浦江店,毗邻北外滩,落地窗外就有游艇和江景,独特的英伦风装潢让这里被誉为“上海最美书店”之一。
2014年,黄浦江畔的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店还是一个只有200平米的玻璃房子。短短两年后,这家小书店得以重建,最终扩展成为现在占地1500平米、共4层的大型复合文化空间。
传记图书馆、传记咖啡馆、艺术长廊等活动区域,在“不止于书”品牌理念的引领下相继而生。
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霍格沃茨”阅览室,正是藏于书局四楼的传记图书馆。
窗户是整面的玻璃幕墙,可以远眺黄浦江对面的上海三大地标。
巨大的白色弧形穹顶连接着两侧高处的书架,欧式古典的设计带给人以圣洁而不可侵犯的美感。
铺满两侧墙壁的落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人物和城市传记。作为一家传记主题书店,这里是整个书局的核心空间与精神堡垒。
大厅里的桌椅陈列会根据当天举办活动的要求而变幻多姿。绿色的台灯和古色古香的长书桌,颇有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英伦风。
记者探访当天,由于下午安排了活动,这里清一色换上了黑色椅子,倒真有一种被人从魔法世界拉回现实中来的错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藏有3000余册传记图书的空间里,还曾举办超过700场的文化思想活动。
“JIC讲堂”、“建投读书会”、“书局有戏”、“未来梦想家”……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扇门,都也和来访的客人一起,倾听过百余位大家鸿儒传道解惑。
比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方笑一教授,就在这里讲述过《画船听雨眠:古诗词里的江南生活》,再现古代文人江南生活的诗意场景和古诗词里江南生活的温馨与柔情。
这间大厅之外,是白色调的艺术长廊。
这里错落有致地陈列着艺术类图书,展示柜上的涂鸦则来自“挪威文化月”活动期间新发布的绘本《每个人都重要》。
在建投书局,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主题活动。这里曾与挪威、比利时等国驻上海领事馆合作,举办过众多和书籍有关的对外交流活动。“文化月”就是其中一个策划专题。
除此之外,这条颇具古典风格的狭长走道还是艺术类展览的绝佳场所、
也是沉浸式戏剧“书店奇妙夜·潮,北外滩”的舞台一隅。
今年的上海书展,建投书局作为分会场之一,承办了以“狂想世界”为主题的一系列讲座和新书分享活动,“霍格沃茨”和艺术长廊的出镜率几乎百分之百。
“疫情期间,我们跟世界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中断,这个主题活动就是一个窗口,让我们在不能出门看世界的时候,完成对它的肆意狂想。”书局活动策划陈佳佳向记者介绍了这一主题的创意来源。
在这个拥有14米挑高穹顶的明亮空间内,到访的人们除了可以欣赏落地窗外的黄浦江景与最美天际线,也可以透过各种文化活动,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如果独到的思想也是魔法,这里倒真算得上是文化世界的“霍格沃茨”了。
不过,传记图书馆连同艺术长廊都藏在四楼的隐蔽空间里,平时并不对外开放,如果有特殊需求,请提前联系书店哦~
书局从一楼到三楼,几乎全被书籍填满。旋转楼梯中央,是璀璨的光影星河。
前来看书的孩子直接席地而坐,来享受文字的乐趣。
而在四楼,空间明显宽敞很多。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被冠上了灵动的名字: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
这里不仅可以藏得下一个魔法学院(上图中间那扇门,远远地藏着一个大世界),还有一个颇具设计感的传记咖啡厅,以及一系列文创周边陈设。
据工作人员爆料,这里的咖啡机价格不菲,“当时就是靠着这个咖啡机把咖啡师挖来的。”
除了也许添加了魔法的咖啡之外,这里的陈设也颇具特色。每一个座椅背后都有相应的人物图案,书架上也相应摆放着咖啡制作相关的书籍。
配合店内传记书籍陈列和饱含“传记精神”的装饰艺术风格,这里让味觉成为文字与视觉之外的另一种叙事媒介。
窗边,一位顾客打开了余华的《活着》,在这个惬意的午后,他即将开始品读另一个人更厚重的人生故事了。在他不远处的文创陈列台上,有一位“先生”在与镜中的自己深沉对望。
到记者离开的时候,午后阳光正盛。懒洋洋地窝在安静的角落,和书籍中的人来一场灵魂共振般的“神交”,是现代都市人最奢侈的享受了。
或许这里并非像霍格沃茨那样能教会你咒语,但要论魔法,谁能保证它不会向你倾泻而来呢。
当你打开书的时候,就会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