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镇丨安亭这间老屋里,曾走出—位抗日女八路


作者:安亭观微
编辑:丁夏
时间:2020-09-08 09:52

安亭镇罗家村30号,是一处占地约400平方米的平层老屋,由屋主金炳颂1906年建造,距今已100多年。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从这间老屋还走出了一位抗日女八路军,她的名字叫金如华,是金炳颂的大女儿。金如华的丈夫匡裕民是开国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如今,居住此屋的是金炳颂的孙子金在、金显兄弟。

■ 金家住宅

据悉,金炳颂出生黄渡,早年就读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先后任黄渡小学教员、校长等。

金如华,1915年生。早年在上海仁济医院担任药剂师。1937年淞沪会战,时年22岁的金如华和众多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伤兵救护和难民救助工作。上海沦陷后,面对日寇铁蹄的蹂躏,金如华通过奉命在上海设立共产党办事处的李克农介绍,克服艰难险阻,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 金家兄弟

延安期间,金如华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5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匡裕民,结为夫妻,并一起转战大江南北。金如华历任炮兵部队卫生部医务科长,所长,东北卫生部科长,南京干部进修学校校长,北京市卫生学校校长,北京药品检验所主任等职。

■ 金如华(左)

金如华的丈夫匡裕民,万安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先后任特科队队长、炮兵营营长。抗日战争,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金如华的丈夫匡裕民

上世纪50年代,匡裕民在上海检查工作期间,专程到黄渡看望过岳父金炳颂。尽管那时金在、金显兄弟年纪很小,但姑父留下的印象让他们难以忘记:“他身着朴素,面目慈祥,待人亲切,与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不同……”金在、金显兄弟俩至今还分别保存着一张姑母和姑父生前的照片,包括革命军人证明书、家属通知书等。哥哥金在今年已84岁,比弟弟大9岁。

■ 通知书误将“金炳颂”写成“金彬颂”

他在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铁路局,1965年又调至贵州省遵义铁路中学当教师,直至退休回沪后,兄弟俩就同住一屋,安享晚年。为了照顾患眼疾的弟弟,哥哥主动担负每天3顿的买菜烧饭任务。至今,他们仍用土灶烧菜烧饭,说这样烧出来的菜饭味道香,好吃。

金氏老屋呈东西向,坐北朝南,内设客堂、卧室等单间。客堂正厅木梁上,刻有房屋建造的日期。屋外,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用石子铺设的弹格路。过去,老屋虽屡遭破坏,但有两样东西至今保存着,被金家兄弟当成宝贝,那就是爷爷金炳颂建房时挖的一口老井,种下的一棵老榆树。老水井至今井水清澈,可直接饮用。“很稀奇,以前困难时期,这棵树仿佛有气无力,不见长。后来条件好了,它就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金显说。

金氏老屋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点,对此金家兄弟感到十分地高兴。前些年,文物部门对老屋内部线路进行了重新安装。明年,还将对老屋作整体修缮。

来源:安亭观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