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哈利·波特》中的格兰芬多校草,也是《暮光之城》的霸气男主;
·他曾因为戏份全删却因祸得福被推荐了重要角色,也曾因将主演《新蝙蝠侠》而备受质疑;
·他的话痨体质曾劝退“私生粉”,也曾在采访里用“生命”吐槽自己的角色是个“脑子有病”的“杀人狂”;
·他还在和诺兰第一次聊天时聊到低血糖差点晕过去,拍《信条》拍到最后一场戏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死是··活;
·他就是罗伯特·帕丁森。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信条》上映后,观众褒贬不一,豆瓣评分也从开画时的8.3分降到了7.8分。
喜欢该片的影迷都认为诺兰在视觉呈现、叙事结构上再创新意,再一次拓展了电影的可能性,而有些观众则认为影片的观影门槛过高,有故弄玄虚之嫌,形式大于内容,故事简单人物单薄。
不过片中罗伯特·帕丁森的表演,倒是得到了一致好评。联想到此前《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等作品,很多网友感慨,“诺兰太会拍男人!”还有人调侃,诺兰是“好莱坞正午阳光”,非常会拍“男人戏”。
的确,不少观众在观看后表示,帕丁森的表演打破了《暮光之城》给人的刻板印象,男人味十足但又略带沧桑颓废感,别有一番韵味。
在《信条》之前,大部分中国观众对罗伯特·帕丁森的印象,也许停留在,“哦,那个暮光男”。
如果再久远一些,可能还有人记得,罗伯特·帕丁森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饰演的被伏地魔杀害、英年早逝的格兰芬多校草塞德里克,那也是他最初最为人所知的角色。
帕丁森198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2岁就开始当模特,15岁开始在戏院里演一些小角色。
他第一个屏幕角色出现在电影《尼伯龙根的指环》里,随后也参与了《名利场》里的演出,不过基于剧情考量,电影最后上映时他的戏份被删除了。
他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缘分也来源于此,《名利场》选角组对于戏份被删感到有些愧疚,于是把他介绍给了隔壁《哈利·波特》剧组,而塞德里克一角才真正让他被更多人所知。
导演迈克·内威尔对于他“典型的轮廓鲜明的英国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外貌印象深刻,还称赞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茨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上映后,由于角色戏份所限,瞩目度并不如其他主要演员们来得高,但仍然引起了关注,当时还有媒体称他为“裘德·洛的接班人”。
而真正让他走红的,则是2008年开始上映的奇幻浪漫爱情电影《暮光之城》系列,这个系列也凭借一众年轻俊美的演员、狗血浪漫的剧情,在全球都收获了一票粉丝以及不错的票房成绩。
片中,他饰演神秘迷人又邪气俊美的吸血鬼爱德华·卡伦。当时《暮光之城》女主角早已定下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但男主角却迟迟未定案,最终帕丁森从五千名试镜演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爱德华·卡伦一角。
当时,试镜时安排男女主演亲密戏,斯图尔特感觉到了化学反应与无比的契合。而导演凯瑟琳也表示,当她看到帕丁森的演出时,心想就是他了,“集邪气俊美的吸血鬼气质与外在于一身的男主角出现了,理想中的俊美吸血鬼!”
该系列拍摄时,帕丁森和斯图尔特也因戏生情,谈了四年的恋爱,后来才分手。
《暮光之城》一共拍了五部直到2012年,中国观众对帕丁森的印象其实也一直停留在那个“面色苍白”、脸部轮廓分明的吸血鬼,许多网友还因此调侃称他为“嫩牛五方”。
在《信条》上映前,如果让你说一说帕丁森《暮光之城》之后还演了什么电影,可能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因此当去年华纳官宣《新蝙蝠侠》由他来出演时,质疑声纷至沓来,许多观众都觉得他无法胜任。
不过《信条》上映后,全片最出彩的人设,利落干净的动作戏,极富信息量的眼神戏,特别是全片最后和男主角告别的场景,夹杂着期待、释然、解脱和悲伤等情绪,丰富的表现层次,令人印象深刻,帕丁森用出色的表现让大家的担忧和质疑渐渐平息。
许多观众感慨,当年《暮光之城》并没有被“霸道总裁”吸血鬼圈粉,但这一次真的领略到了他的帅气,“还是沧桑一些会更帅”。还有影迷调侃,选帕丁森演《信条》是华纳的“阴谋”,“看《信条》之前,帕丁森能演蝙蝠侠???看《信条》之后,他真的可以!”
实际上,尽管《暮光之城》后帕丁森并没有怎么出现在大制作电影中,但他一直以每年两三部电影的频率,出演一些极富挑战性又类型各异的电影磨炼演技,包括《迷失Z城》《太空生活》《等待野蛮人》《灯塔》《等待野蛮人》等影片。
很多时候,他都不是男一号,不过他挑选的这些角色都很有特点,表现也都不错。而且其实他也早已摆脱了当年“暮光男”的印象,这些片子里的角色很难让你联想到他就是当年那个为了爱情“要生要死”的吸血鬼。
比如在和查理·汉纳姆合作的《迷失Z城》里,他饰演的是一名退伍士兵,也是男主角福塞特的助手,他们要一起在茂密的亚马逊丛林里寻找失落古城,一起面对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当地土著人的攻击。
影片里,帕丁森一脸络腮胡子,脾气暴躁,许多观众可能都没有认出来这是帕丁森演的。
而在和威廉·达福共同主演的惊悚电影《灯塔》里,两位灯塔管理员守在无人岛的小屋里,面对狂怒而无休的暴风雨,忍受饥饿和痛苦,以及使人躁狂的隔绝以及恐怖的酒后幻觉。
片中,帕丁森和威廉·达福互相提防和撕扯,谜团、幻象把他们一步步逼疯,酒后是挚友,酒醒是暴君,对戏时张力十足,极具化学反应。
同样的,片中瘦削、胡子拉渣、脸颊凹陷的帕丁森,真的很难让人认出他竟然是帕丁森。他的表现也早已摆脱了当年的“偶像派”印象,向着演技派迈进。
私底下的帕丁森,在采访里完全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段子手”,幽默又很敢说。
在让他大火的《暮光之城》上映那几年,帕丁森身为男一号,在宣传时却一直不遗余力地“黑”着他演的这个角色,“用生命在吐槽”。
比如说这本书就不应该出版的:
比如吐槽男主在现实中就是个杀人狂的:
还有吐槽男女主脑子都有问题的:
还有一次,帕丁森在采访里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把私生饭聊到脱粉的。
当时有一个姑娘每天都在他的公寓外蹲守,于是有一天他主动邀请对方吃饭,姑娘把他带到自家餐馆后,帕丁森对着姑娘大吐苦水两个小时,抱怨自己活得有多艰难,最后姑娘让他买单,并再也没有出现。
在为《信条》宣传时,他的采访也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他跟诺兰第一次见面就聊了4个小时,完全不知道诺兰在讲什么,最后他血糖骤降差点晕过去,因为整个对话信息量太大,他忍不住问诺兰能不能吃桌上的巧克力,诺兰一听立即终止了面谈。他心想:完了,我搞砸了。
还有在长达六个月的拍摄时,他每天都有新领悟,今天起床后想:我真的领悟了!结果到了片场:我可能理解错了。
直到和约翰·大卫拍到最后一场戏时,帕丁森还在问对方一些基本问题,而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他的角色是活着还是死了。
在拍摄《信条》时还有件有意思的事,帕丁森当时要去试镜《新蝙蝠侠》,不好意思直接跟诺兰说,于是就说是家里有事所以要跟剧组请假,结果没想到很快就被诺兰识破了。
从《哈利·波特》初露锋芒,到《暮光之城》大火,再到参演《信条》、主演《新蝙蝠侠》等大制作电影,帕丁森曾经历过人气巅峰也蛰伏过。他的心态一直很好,默默地拍戏磨练,演好每一个角色,努力加上好运总会有收获,如今又迎来了作品丰收期。
目前,帕丁森因为感染新冠病毒正在隔离中,详情戳此链接:帕丁森感染新冠。
希望他早日康复,顺利完成新《新蝙蝠侠》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