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吃鲜肉月饼,不排队不香


作者:韩小妮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20-09-12 12:02:19

如果说,淮海路上光明邨、长春和哈尔滨围绕鲜肉月饼所展开的“爱恨情仇”是近二十年的故事。

那么,在上海滩另一条著名商业街南京路上,真老大房可谓是成名已久。



■2003年中秋节前真老大房的排队盛况/邵剑平 摄


早在1982年,报纸上就报道过,真老大房的鲜肉月饼在市里的饮食公司月饼质量评比中获得优胜。

1986年《新民晚报》的报道称,“该店生产的鲜肉月饼,注重规格质量的严格把关,采用肉糜一律为精瘦腿肉。上市以来,每天销量达三千斤左右。”


■1986年《新民晚报》上关于真老大房的报道


2005年的《申江服务导报》上写:“每年的‘月饼季’,此地会出现惊人的全天候‘长龙’,有时甚至会蜿蜒100多米!”

不过在南京路上,真老大房有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泰康。


■大众点评上,网友们喜欢对两家的月饼加以比较。


2011年,《新闻晨报》盘点了沪上老字号的鲜肉月饼“排队指数”。两家不相上下,排队时间都在6小时左右。


■2011年《新闻晨报》的报道,考察了各大老字号的鲜肉月饼”排队指数“。


这里要悄悄告诉吃瓜群众的是,这两家各有拥趸的食品店其实是“一家人”——都属于泰康食品有限公司。

有人年年去淮海路、南京路排队买月饼,而在西区市民眼里,西区老大房的鲜肉月饼才是心头好。

真老大房和西区老大房早年师出同门的故事,我们以前“八”过(这些上海老字号忒搞脑子了),此处按下不表。

这两家的鲜肉月饼也素来齐名,排名座次不相上下。

我们又去翻了翻报纸堆,在真老大房被报道的1982年、1986年,西区老大房也上了报。

“在静安寺‘西区老大房’门口,经常有顾客排队购买出炉鲜肉月饼。一位老伯伯称赞说:‘这里的鲜肉月饼味道鲜,一年四季不断档。’……临近中秋,“西区老大房”生意更好。九月七日,就卖了一万四千七百多只鲜肉月饼。”

——新民晚报,1982年09月08日,《饼香伴随桂花香》


■和真老大房一样,西区老大房也常在有关鲜肉月饼的报道中出现。


“静安寺西区老大房今年生产的特色鲜肉月饼,在市烟糖公司评比中名列前茅。”

—— 新民晚报,1986年09月12日,《这儿的鲜肉月饼受顾客欢迎》

都说“南橘北枳”。去年,我们的老朋友、民间摄影师寿幼森在静安寺看到,西区老大房的鲜肉月饼在自己的“地盘”上照例受到了排队的“礼遇”。

而在南京路上大排长队的泰康,把柜台开到西区老大房隔壁,却门庭冷落。。


■看到南京路上大受欢迎的泰康在西区老大房隔壁遇冷,寿幼森发了条朋友圈。


看来上海人吃鲜肉月饼,吃的不光是味道,还要吃个名头,吃份热闹。




参考资料:

1. 裘雯涵,《南京路上长龙 只为中秋味道》,解放日报,2019年09月11日。

2. 唐烨、黄勇娣、黄尖尖,《最早的鲜肉月饼在哪里?只有上海老饕才知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17年8月27日。

3. 徐妍斐,《上海人吃掉了全国53%的鲜肉月饼》,新闻晨报,2019年09月13日。

4. 顾筝,《为了4块钱的这块面团,有人站到腰疼,有人忙到半夜两点》,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2018年8月26日。

5. 季明,《中秋月饼进入产销高峰》,解放日报,1980年09月14日。

6. 季明,《鲜肉月饼香味四溢》,文汇报,1982年09月24日。

7. 孙卫星,施培宁,《饼香伴随桂花香》,新民晚报,1982年09月08日。

8. 许静源,《百年老店月饼质量严格把关》,新民晚报,1986年09月03日。

9. 周铭鲁,《这儿的鲜肉月饼受顾客欢迎》,新民晚报,1986年09月12日。

10. 俞康华,《月饼市场销售疲软》,解放日报,1989年09月14日。

11. 陈潇俊、陈海燕,《盘点“人来疯”美食 这些店永远在排队!》,申江服务导报,2005年12月07日。

12. 徐运、毛懿、陈抒怡,《8.5小时!鲜肉月饼排队纪录再刷新》,新闻晨报,2011年09月10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拍照片: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