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条》太烧脑,来看逆转时空的日式纯爱故事吧 |《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作者:王琛
编辑:王琛
时间:2020-09-13 19:44

自从电影《信条》上映,关于时间轴的讨论就没有停下。有人说,诺兰的这部电影就是故弄玄虚,为了让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影院,试图弄懂激烈的场面背后的时间逻辑。

当“时间”也被赋予了时间之后,人们往往容易在认知上发生错乱,因为如果我们过于专注在厘清原理这件事上,那么关于情节的感知力就会随之被怠慢,反之亦然。

唯一能让观众不那么感觉烧脑的,恐怕就是减弱原理或者情节的任意一方,使得大脑不必来回切换。在这一点上,由福士苍汰和小松菜奈主演的日本电影《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就显得稍微友好一些。

这是一场关于爱情的相遇运动数学题,唯一需要计算的,只有时间。

男主视角:我对她一见钟情

男主南山高寿(福士苍汰 饰)在电车上遇见了坐在窗边的女主福寿爱美(小松菜奈 饰),被她的恬静打动,一见钟情。

他跟着女孩下车,追上前去直接告白,创造了两个人的“第一次相遇”。

女孩没有带手机,两个人只是简单在交谈中交换了年龄和学校的信息,就匆匆告别。有些奇怪的是,告别时女孩稍显迟疑,神态上显示出了一丝悲伤,说了两次再见,但男主并未察觉异样。

——我们还会再见吗?

——我们还会再见的。

接下来的每天,两个人都会见到对方。女主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在和高寿“第一次”牵手时哭,给高寿剪头发时也会哭,还总是会说一些尚未发生的事,结果都会在第二天应验。

比如他们见面第二天,高寿还在动物园写生时,爱美一来就说,“啊这不就是挂在教室墙上的那副画吗?”而这幅画是在高寿画好后交了作业,第二天才贴在教室里的。

带着微弱的怀疑,高寿还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迷恋,在正式表白后,两个20岁的年轻人开启了甜甜的恋爱。

直到有一天,爱美故意落在高寿家里的笔记本解开了背后的秘密。

女主视角:我们早就见过,并正在渐渐错过

在笔记本上,女主清晰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而对于高寿来说,这些都是尚未到达的日期。

爱美逐渐道出真相:她是从高寿的未来而来,将要向着他的过去而去。最终,35岁的爱美将会救下5岁时差点溺水的高寿,而后随着时间线的推移,二人走入陌生。

事实上,按照高寿的时间线,从那天起每隔5年他们会相遇一次,每一次相遇只维持从月缺到月圆的30天。

当高寿10岁时,遇见的爱美30岁。高寿15岁,爱美25岁。当两个人都到了20岁时,发生了故事开头的一见钟情。30天结束后,他们将会在高寿25岁和爱美15岁时再相遇。

而最后一次相遇,将会定格在爱美5岁和高寿35岁的时候。

就这样,他们各自从对方的未来赶来,在年纪相同时相爱,之后逐渐向着对方的过去走去,渐渐地再次变陌生,直到再无交集。

于是所有对于高寿来说是第一次的事情,在爱美的时间线上都是最后一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车站的第一次见面,他们的第一次握手,爱美都难掩悲伤。

没有绝症,没有误解,这却是一场注定擦肩的相遇。

时空交错背后,是在教我们珍惜

事实上,影视剧中时空交错的背景设定往往留下很多bug。比如既然高寿的过去是爱美的未来,爱美又怎么知道自己35岁那年的事,还跟高寿对质他幼时的溺水事件呢?

以及,他们相遇的30天,虽然是符合“你的第一天是我的最后一天”这一时间正向逆向同时进行的概念,但每一天的相处都还是正序的,你的早上也是我的早上,这未免跟时空的相向而行这一概念有些相悖。

细分下来,是不是“你的夜晚是我的白天,我们相遇在零点”这个设定才对呢?

但要是这样的话,两个人就根本没有实际上接触到对方的机会了,何来故事可言。

其实,看到这里,《信条》的那句宣传语“不要试图弄懂它,要感受它。”就显得十分有道理了。

真正较起真来,这是值得一篇物理论文的。但无论是这部2017年的电影,还是之前大火的《你的名字》,穿越时空的设定背后,其实是在教会我们如何珍惜。

现实世界中的时间虽然为正序,但生命依然有它的期限。我们所有人,无非是在庞大的倒计时系统里,尽力活出这一世的精彩。

在故事的结尾,35岁的高寿在一场爆炸中救下了5岁的爱美。相同的对话,结束了一个轮回。

——还能再见到你吗?

——会的。

不禁想起了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里的一段话: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