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0日聚焦静安区三泉路上一户独居的阿姨在家中堆满捡回的杂物,平时只能爬进爬出后,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小区的业主反映了另外一起个案:因为家中堆放了大量捡来的杂物,这户人家80多岁的老婆婆甚至不得不整天睡在居民楼的过道里。
9月15日下午,阴雨绵绵。
在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某栋2楼楼道内,记者见到了这户人家中的老者,一位已年过80岁的老婆婆。
一把竹椅、一个三角板凳,就是这位老婆婆的床铺。老人蜷缩在板凳上,一手扶着竹椅的靠背,一手撑在三角板凳上做枕头,歪着打瞌睡。
老人的背后,是半人高的杂物,杂物的背后,是一扇关得严严实实的防盗门。防盗门的把手上,还挂着一条内裤。
居民、快递员时不时在楼道里进进出出,路过二楼时,都小心侧过身子,生怕碰到瞌睡中的老人。
对于睡在楼道中的老人,这些居民似乎已经习惯了。路过老人时,他们要么快速走过,要么摇头叹气。
这就是我的家,我在等女儿。”
留意到记者长时间停留,老人从瞌睡中醒了过来。她不愿谈为何不进屋睡觉,只是念叨着,防盗门背后的住宅就是她的家,还特别强调,她背后的杂物“夜里厢就拿掉了”。
“我家里有好几个人呢。”“我心脏不好,心脏动了手术。”在老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念叨中,记者得知,老人坐在这里,是因为在家里“喘不过来气,她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还没有回家”。
“晚上八九点钟就回来了。”老人说。
邻居们说,这位80多岁的老婆婆一家4口,“老婆婆有个60多岁的女儿和一个小儿子,还有一个20来岁的外孙女。”
在邻居们看来,这位80多岁的阿婆和家人常年待在楼道内或楼梯口,一待就是一整天。邻居们甚至无法确定,她们到底回不回家睡觉。
今天早上我们下去时,一个人坐在门里面,一个人坐在门外面,还有一个小姑娘(系老人的外孙女)就坐在车棚里。”
一户邻居说。
“你看,这是我去年10月1日早上拍的照片,她(指60多岁的女儿)就睡在楼道里。”另一户邻居翻出了手机里的照片。
邻居们说,在这栋楼内,可以看到这一家人长期生活户外的痕迹。
楼道外的车棚被摆放了竹椅,公共区域大门的外侧,放有两个装水的脸盆。
邻居们说,早上时,会看到这家人用脸盆洗漱。
“这些水也不是家里接的,是从外面接的。”邻居们说。几户邻居悄悄告诉记者,曾多次撞见这户居民在小区的公共绿化带里上厕所。
一楼楼道内的公共区域,大楼外的车棚,以及大楼对面的绿化带里,都被这户人家堆放了各种废品。
这些废品大多是由老婆婆的女儿,从各地捡回来的。有些会被老婆婆的儿子卖掉,有些则会长期滞留在小区中。
邻居们猜测,这一家人之所以长期不回家,是因为家中也被废品堆满了。
从2楼窗户可以看到一点,她们家的废品堆得好高。”
一位邻居说。
正如这位邻居所述,从窗外看过去,这户人家的两个窗户已被杂物封住了一半。
“我去过他们家,没有静安那户被法院强制执行的人家严重,但也好不了多少。”三林镇世博家园南二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那么,这位80岁的老婆婆为什么要住在楼道里呢?
“不是我们虐待她,她在家里透不过气!”在小区内,记者见到了老婆婆60多岁的女儿。
看到记者,她情绪有些激动:
我们可以住在房间里的,但我妈妈感觉气透不过来,包括我也气透不过来。这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我并没有虐待老人!”
她说,自己捡垃圾,是为了贴补家用,不明白邻居为何要一直四处“汇报”,物业又为何一直要“找麻烦”。
我弄点这个东西补贴补贴家用,又不影响他们,他们去汇报,是什么意思?”
她越说越愤慨。
“别听她的,她装穷!”在围观了阿姨诉苦后,一位小区保洁人员骑着三轮车追上了记者:“你千万别信!他们一家人都在装穷!家里有钱还住在外面!”
在小区的保洁人员看来,这户人家远谈不上贫困,他们有自己的房产,还有退休金。
“我虽然有退休工资,但我妈妈的很少,我捡东西,又不影响其他人,怎么了?”她如此回应。
住在这栋楼的邻居们告诉记者,他们并不反对这户人家捡废品换钱,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却着实让邻居们感到无法理解。
如果她只是捡废品卖东西,我们没意见的。问题是她什么都捡!”
邻居们说,在这户四口之家中,老阿婆和外孙女并不做事,老阿婆60多岁的女儿主要负责捡废品,老阿婆的儿子主要负责卖废品。但是,捡回来的东西,许多都是无人回收的杂物。
人家不要的电饭煲,她也要收回来,人家小孩玩的毛毛熊,她也要捡回来,什么都要捡回来,堆在绿化带里到处都是。你看到的已经是清理过很多次了。前段时间,镇里面刚运走两卡车她捡的垃圾。”
一位邻居说,因为垃圾多,招来了许多蟑螂。
更令邻居们不解的,是这一家四口的生活状态。
晚上12点钟,还看到他们4个人都在外面,不知道他们晚上到底回不回去睡觉。”
邻居们说,由于长期被举报,这户人家和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有时候他们会咒骂我们,用词很难听”。
由于这户人家总是待在楼梯口,不少邻居上下楼经过时被他们注视着,也总感觉有点紧张。
三林镇世博家园南二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直言,这户人家已经困扰了社区两三年时间,为了解决这户人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居委会已近乎竭尽所能。
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要求他们晚上全部清理掉。小区里的公共区域,物业是有权管理的。”
工作人员说,几年下来,社区已经为这户人家清理了二三十次杂物。
“物业两三天就要去清理一次,一个礼拜要清理两次。如果不清理,就会堆得越来越多。”这位居委会干部说,除了物业,城管和社区民警也都参与处理过这户人家的杂物。
“有时候,她们堆放在外面的杂物比较多,情绪又比较激动,我们就会向其他部门请求援助。”居委工作人员说。“拿掉她们的东西,她们总归是不高兴的。”
居委会干部说,2年来,他们也曾想过很多柔性的办法,试图劝说这户人家放弃捡垃圾,但收效甚微。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其他居民感觉到,公共环境是有人在管的。我相信,这一点居民们也是比较认同的。我们基本是有求必应。居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很努力。不然,居民们早就投诉电话打起来了。”
至于居民反映的这户居民长期生活在户外的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说,情况是属实的,但从管理层面,居委会也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