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世纪末栽下的行道树,现在还在


作者:韩小妮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20-10-03 12:09:34


“秋天到了,衡山路上的梧桐树落下一片微黄……”且慢,为什么植物学家说这句话写错了?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行道树栽植于19世纪末,已经一百多岁了。它们分布在哪些路段?

为什么在闵行区的西南角,有不少以“香樟”命名的小区、商业广场?

答案全在今天的系列稿件里。


一百四十多年前,文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一书中,这样描摹上海行道树的景致:

“租界沿河沿浦植以杂树,每树相距四五步,垂柳居多。由大马路至静安寺,亘长十里。两旁所植,葱郁成林,洵堪入画。”

这本书出版于1876年,往前推11年,早在1865年,上海就有了第一列真正意义上的行道树。

当时,公共租界当局在外滩扬子路(今中山东一路)栽下了以垂柳为主的多种杂树。那是近代上海行道树种植的开端。


■1889年的外滩已经可以看到路旁的行道树

■1907年从外滩海关大楼的位置往南望/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此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徐家汇路(今华山路)、杨树浦路、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等路段也相继植树。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把行道树列入总体规划、进行规范化种植的城市。


■1900年的上海街景,路上成排的行道树。/Institut d'Asie Orientale丨Visual Shanghai


1889年,公共租界曾进行过清点,共栽植5280株行道树。原《文汇报》资深环境记者洪崇恩说,这当中的部分树木迄今仍然存活在上海道路旁。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编著,《上海林荫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2. 《上海园林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园林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3. 洪崇恩,《道路美容师 城市绿卫士——探秘上海行道树何能独领百年风骚》,《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第6期。

4. 毛锦伟,《“法国梧桐”,真是来自法国吗?》,解放日报,2015年11月30日。

5. 姚丽萍,《绿化条例修订引出城市生态话题——悬铃木为啥成申城行道树主力?》,新民晚报,2015年07月30日。

6. 陈玺撼,《上海林荫道有望达到264条》,解放日报,2020年09月10日。

7. 曹刚,《寻找水泥森林里那一抹法国梧桐绿》,新民晚报,2009年07月21日。 

8. 杨卓琦,《上海的林荫大计划》,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41期。

9.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秋天的童话,申城街边的独家记忆》,微信公众号“绿博士”,2017年12月13日。

10. 洪崇恩,《申城记忆 | 上海行道树简史&金秋赏叶攻略!》微信公众号“上海城建档案”,2018年11月15日。

11. 申知沪志,《暑热将至,让我们聊聊申城林荫道》,微信公众号“方志上海”,2020年7月14日。

12. 张莹莹,《植物笼罩上海丨正午》,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2017年11月9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