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地点就在1号线徐家汇站5号口附近。展览以夏衍先生前半生主要的求学、革命、生活、著作经历为脉络,展品涵盖了其散文、时文、杂文、小说、电影剧本、话剧剧本、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等代表作,回溯他不同时期的文艺创作活动及革命战斗轨迹,展现了夏衍在负笈求学、投身革命、红色文艺等领域的多样丰富的人生截面。
展品中,192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欧洲文艺思潮论》(夏衍译)、《妇人与社会》(夏衍译)等夏衍早期翻译著作的真品尤为珍贵。
1937年春,夏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型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他将笔触伸向上海市民社会的一角,以上海“屋檐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为主线,真实反映了全面抗战前夕的上海社会生活风貌。
《上海屋檐下》是我国抗战戏剧的一流作品,也是三十年代中国左翼戏剧现实主义探索的巅峰代表。此剧问世后不断被改编、重演,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将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展联动。在展览中的“上海屋檐下”板块,驻足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特别策划的“剧场的耳朵”,可聆听剧组演员朗诵夏衍文选音频,感受大师创作风采,致敬这位艺文大家百年诞辰。
夏衍先生长期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在沪居住近二十年,上海可谓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后半生虽然生活在北方,但仍保留了在上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人的交游方式,特别是在影剧创作中,烙印着上海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
1949年上海解放后至1955年离沪赴京去文化部任职前,夏衍一直居住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原安亭路41弄19号)。在此居住时,是夏衍一生担任职务最多的时期。他在旧居内处理公务、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电影剧本《人民的巨掌》、话剧剧本《考验》等诸多经典作品。
展览以“夏衍与上海”为特色之一,梳理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迹,画出一道横跨数个领域的夏衍前半生经历的红色路线,描绘出夏衍作为一位文艺大家和革命志士在五十年的中国革命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里的文化人物的精神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