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房居民签约率99.08%,产权房居民签约率99.17%。
作为全市户数规模最大、改造难度最高、情况最复杂的彭一小区居民上下齐心,用这样两组耀眼数据向外界宣告“旧改”项目正式生效。小区内2110户居民期盼多年的的旧改梦终于梦圆!
自此,这个建于1958年的工人新村,将在未来几年中焕然一新,迎来蜕变。“就像隔壁彭三一样,以后我们也能住上带独立厨卫、全副电梯、地下车库的‘新房’了。”老贺充满喜悦地说道。
建设于1958年的彭一小区记录着彭浦新村乃至上海工人新村的光荣。小区内居民户数多、房型复杂,加之小区困难和特殊群体多……这让彭一小区成为迄今为止全市改造户数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项目。
经过60多年的风雨,当年别人羡慕的工人新村,如今却面临着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结构老化、管线老化、屋顶漏水、地面积水等诸多问题,加之合用煤卫导致邻里矛盾频发,居民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要求旧房改造的愿望十分迫切。
走入彭一小区民民贺忠良家中,本就狭小的一室户被一分为二,外加天井封顶,正好形成了三间小间。老贺告诉记者,自己一家四口人住在这。老夫妻俩住一间,两个未成家的儿子各住一间。记者在现场看到,房间里除了床,就是堆成小山一般的杂物,老贺说自己1978年搬到这里居住,这次旧住房成套改造高比例通过,让他高兴不已,“以后都是独门独户了,环境肯定要比现在好不少。”虽家中杂乱不堪,但最困扰一家人的反倒是共用厨卫问题。
推开一扇老旧木门,油烟熏黑的墙壁、油腻不堪的灶具映入眼帘,这便是老贺口中的共用厨房间,为了避免矛盾,老贺每天都会提前把饭做好,等隔壁邻居回来正好让给他们做饭。
再往外走,便是一间带有老式抽水马桶的共用卫生间,“我们这还算条件好的,有些还在拎马桶。”老贺说,“但每天早上抢厕所的问题还是很严重。”“当年设计上确实有‘硬伤’,这里(彭一)多为三房大户型,受住房条件所限,一套房往往要供三户人家居住,这也造成了多户合用厨卫的问题。”彭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安明解开了其中疑惑。
老贺说,一家四口人的住房条件虽艰苦,但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算温馨和睦。“小有小的好,比较温馨。”谈及此次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老贺最大的心愿是拥有独立厨卫间。同时,他也寄希望于改造完成后,让两个还未成家的儿子尽快找到另一半:“以前不敢带女朋友回来,坐都没地方坐。以后(改造完成后)应该好点。”
无独有偶,彭一小区另一户居民王丽媛家也有同样困扰。不过相比老贺家,王丽媛家如厕问题更为严重。“我们六户人都有一把钥匙,如厕的时候再打开。防止外来人员占用。”王丽媛边开锁边说。是的,这狭小空间内并排的两扇木门便是六户人家共用的男女卫生间。打开门便是一个蹲厕,由于年久失修,楼上居民只要用水,水就会漏到一楼卫生间。为此,居民们虽在顶上加了一层木板,但依然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天凉快了,洗澡少了,稍微好点。”王丽媛说,盼旧改盼了那么多年,没想到会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达成心愿。
据张安明介绍,彭一小区共有2110户居民。其中,80岁以上老人家庭达到585户,老龄化程度较高。考虑到小区内老年人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街道经多次调研后决定,将彭一小区改造定在一期内完成,“我们对面的彭三花了13年时间才完成改造。”用张安明的话来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们只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不是我们的风格。”
如今,彭一在项目正式生效后,将经过招投标等等一系列流程,逐步开始为期四年左右的建设期。改造之后的彭一小区将新建7幢19层、5幢18层、1幢17层等共计17幢高层建筑,全部配备电梯,极大改善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小区还将配备1700多个地下车位,确保小区地面看不到机动车,原先地面停车位将全部种植绿化。
此外,彭一小区改造时将同步新建总建筑面积为29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中心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将设置羽毛球房、健身房、游泳池、大剧场、早教中心、社区食堂、社区医疗服务点、三阳基地、便民服务站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场馆,满足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全年龄段的各类需求。
此次旧改项目高比例通过的背后,离不开街道、居委等相关部门做出的努力。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方案设计是重中之重。街道用2个月时间,对每家每户的房屋基本信息进行了彻底普查和比对,为后续房型设计打好基础,也避免因信息有误带来的矛盾。
同时,街道和设计单位反复沟通,历经近一年时间、20余稿修改、40余次开会讨论终于确定了房型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街道还充分听取和吸收居民意见建议,在不影响房屋结构和同房型居民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居民意愿进行修改调整,千方百计为居民增加实际居住面积。在街道上下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将一份满意的房型答卷呈现给了居民,这也是这次签约率能这么快达到99%的重要因素。
另外,从9月8日组织居民看房开始,街道发展办和旧改办全员投入,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点到岗,晚上10点下班。为充实一线工作力量,静安区委组织部专门从各个部门抽调了6名精兵强将到旧改办挂职,街道党工委也抽调年轻机关干部组成彭一旧改青年突击队,并同步匹配7名居民区党员社工。他们到旧改办工作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积极向“老法师”们学习,迅速掌握旧改政策,快速融入旧改工作。
在推进彭一旧改的过程中,街道坚持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把成套旧改工程办成民心工程,通过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群众的能动性,“三管齐下”推进彭一旧改工作的落实。
或许就像彭一小区内的这条横幅一样:改造的是旧房,改变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