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接触脱口秀的那批人,多是城市白领、留学生、海归人士,于是从落地之日起,脱口秀就经常跟“高学历”联系在一起。但时至今日,笑果文化副总裁刘丽娟认为,脱口秀没有任何门槛限制,非常包容、非常open。
“不是说你要有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你才能说好脱口秀。而且脱口秀跟传统艺术比如相声也不一样,它没有师徒制,没有一定要入行几年、学基本功的要求。你是一个素人,但是你对生活有洞见,想表达,你就可以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个行业是可以‘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像今年《脱口秀大会》很多新人就直接出来了,他可能之前都没有上过节目,直接就把我们的老卡司给打败了。”
在脱口秀方面极具天赋的新人当然有,何广智、李雪琴是在采访过程中最常被提到的两个“天赋型演员”。
“喜剧联盒国”俱乐部主理人Storm Xu说:
“何广智当然是有天赋的,他对事情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舞台上不怯场的能力,这都是能力。你想哪怕不是以逗乐大家为目的的脱口秀,就说公共演讲好了,有多少人能讲好?也没几个。”
而对更多的脱口秀爱好者来说,没有准入门槛,并不代表它就很容易。很多已经成名的脱口秀演员,都有过上台遭遇冷场暴击的经历。十年前,还没成为“老师傅”的程璐在深圳第一次上台,随后有大半年时间没敢再碰脱口秀。
“我第一次上台就非常差,主要是落差比较大。因为以前我觉得他们讲得不好,我觉得自己上去讲肯定比他们好笑,结果一上去,观众没有反应,没有任何反应。我就想看来我不适合上台,还是更适合在台下给大家逗逗闷子、聊聊天,就有半年没有再讲。”
直到在香港看了一个美国脱口秀演员的巡演专场,程璐才重拾热爱。
兼职脱口秀演员冷咖说,你的舞台表现有时候甚至跟你的文稿准备、你的熟练程度都没关系。冷咖首次在“山羊Goat”登台就有很好的反馈,但在之后一次脱口秀新人比赛当中,在台上卡壳了三次。
“其实那场比赛我准备得很充分,但上台之后发现灯光特别亮,看不清楚下面的观众,脑子就开始分神,就不停地忘词。”
“六六喜剧”的刘洪伟看过很多“场子里冷到快哭了”的脱口秀表演,无论新、老演员都有过这种至暗时刻。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95后、00后们越来越开朗,更懂得自嘲,他们消解尴尬、冷场的能力,可能比我们这批人要好。”
“每个人都能做5分钟的脱口秀演员”,李诞的这句话给了很多脱口秀爱好者以激励。如刘丽娟所说,不少脱口秀新人在刚出道的时候,带给观众强烈惊艳的感觉。但也不乏有的新人在这样的“高光时刻”之后,后继乏力。
在程璐看来,每个新人基本上都会经历这样的“高速成长期”。
“刚开始他素材足够多,这些素材对观众来说也很新鲜,他对脱口秀这个事情也新鲜,在台上往往会表现得挺好。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没有别的了,能讲的也讲完了,也提升不了,就卡在了这个瓶颈期,有些人就在这个时候离开了。”
也so说,在当下综艺横行、泛娱乐化的年代,“乱拳打死老师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出现的。但所谓“打死”更多的是指知名度,而不是总体能力和作品质量。尤其现在自媒体时代,虽然没有做过大热的线上节目,但也so在抖音的粉丝量已经超过了436万,这是另一种直接的认可。
“如果只是看两三个月的话,有些新人确实容易冒出来;但如果你以五年、十年为单位的话,再惊艳的新人,也还是要沉下去练的。这个行业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新人定律,就是很多很多有感觉、有天赋、也很喜欢这个东西的人,刚来三个月表现特别好,但接下去一年就感觉他不行了。这时候就看他能不能潜心琢磨,可能过了半年又有新突破了。”
虽然没有像戏曲、相声那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但要把脱口秀当做一个长期职业而不是业余爱好来做的话,依然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努力作为支撑。
程璐说,所有在这行讲了多年的人,应该都有过各自的瓶颈期,可能还不止一次两次。
“首先你要允许自己暂时先停留在这个位置,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心,就是需要你有比较好的心态。然后不停地讲、写、想,就是一定要留在这行嘛。你只要留在这里,大家会继续往前走,你也会跟着进步。”
Storm Xu表示,自己并不担心“后浪”们的冲击。
“比如篮球比赛,可能会有一个出道不久的运动员打进NBA,他也可能一场得到三十几分。但全年平均下来,他肯定不可能保持这么好的分数。而且,一场拿到三十几分,也要是很有天赋的人才行。新人肯定会一批接一批地冒出来,但你必须承认脱口秀还是一个讲求循序渐进的工作。你讲了两个月,我讲了8年,你怎么跟我比?”
跟中国传统的曲艺节目可以演几十年不同,脱口秀演员需要经常对自己的节目内容进行更新迭代。而他们的创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能走多高、多远。
曾操盘过多场脱口秀演出的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阮豪说,自己经常会去看不同的脱口秀,但看点跟普通观众略有不同,除了看现场效果,还会关注演员们在不同时期有没有新的内容出来。
“比如我们要做脱口秀专场,那就需要考察演员的内容存量。有的演员本身存量就不多,可能只能负担15到20分钟,那就没办法了。他能力达不到,让他开专场等于是害他。我觉得这也是有些演员不愿意签俱乐部的原因,他只有两三个段子,如果呆在一个俱乐部,很快就露怯了。而且脱口秀演员普遍不愿意找别人编剧,所以创作能力非常重要。”
但创作一个成熟的段子,其难度是外行难以想象的。按照也so的说法,哪怕是已经有一两年经验的脱口秀演员,可能一两个月都磨不出一个5分钟的段子。
这是“喜剧”背后,观众所不知道的“忧伤”面。
也so最近正在筹备自己的全新专场,主题是“flag永不倒”。
“我想做成一个行业内的事件,就是用90天时间,挑战一个90分钟的全新专场,之前讲过的任何段子都不会在这个专场上出现。我敢夸口,国内目前没有人有能力挑战这个事情。对很多人来讲,一年能攒一个60分钟到80分钟的内容,已经是这个行业创作能力顶级的了。”
作为“山羊Goat”的负责人,李垚在这里看过上千场开放麦,目睹了很多段子从雏形到可以称为“作品”的全过程。
“一个演员,能在一段时间里,写出一个5分钟的稿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都不要去说8分钟。当然这5分钟,不是两千字纯文本,而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有资格去做商业演出的东西。”
李垚说,这样的一个“5分钟”,写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磨”出来。
“这5分钟的段子,是你的文本,你的表演,你的临场反应,等等综合在一起的东西。而且你每次拿这个东西去演的时候,你要面对的剧场、观众都是不一样的,你每次都得抱着说一个新段子的心态。上一场演出观众的反馈很好,不代表这次也会很好。”
当然,脱口秀演员的辛苦和幸福是同等的。刘丽娟说,除了语言表演之外,脱口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所有的陈述都是从“我”出发,进行自我表达。
“演员带着对生活的观察,对世界的思考,然后想要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脱口秀演员的原动力。只有这个原动力有了,并且非常强烈的时候,他才能往前走。”
作为一门大众娱乐艺术,脱口秀的从业者们拼到最后,拼的还是文化。这是采访过程中,所有采访对象的一个共识。
也so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一个脱口秀演员的文化(不是学历)积淀,决定了他到底有没有后劲。
“你会发现有的人内容空洞、不能经常更新、手法单一,或者只能靠在台上的亢奋状态,这种就是明显后劲不足的,半年、一年之后就不行了。从这点上说,老郭(郭德纲)说的很对,脱口秀演员拼到最后,拼的也是文化。”
Storm Xu说,相声可能占语言技巧类的比例更大,但单口喜剧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精神层面、思考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靠思想的总结、思想的碰撞来制造幽默。
“所以你思维的方式,思维的层次,思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达到什么高度。比如说李诞好了,我和李诞聊天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单口喜剧人,他是我们一类人,他也知道我是他们一类人。普通人也是这样,我觉得你有天赋,聊天就能聊出来,你的思维是不是和我们在一个频道上。”
2019年,阮豪主办了罗伊尔的几场艺术脱口秀,均大获成功。罗伊尔并不是知名的脱口秀演员,他最能打动观众的卖点,当然是他的美术史功底。阮豪总结:
“我觉得脱口秀演员到最后,拼的就是你的知识储备。打个比方,你让樊登上台,他能随便说两个小时,他做讲座也能卖,他做脱口秀也能卖,形式已经无所谓了,他个人的号召力和他的知识储备,对观众来说就已经够了。”
阮豪提到“人设”对一个脱口秀演员的重要性。
“一个脱口秀演员怎么塑造自己的人设,这个环节特别重要。杨笠为什么能出得来,就是因为她打造了一个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的人设,有点痞痞的那种感觉。李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人设的成功,就是一个我其实不想很努力、但又想过得很舒服的年轻人,想着不努力也能赚到钱,这多对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啊。”
但在这个“躺着赚钱”的人设背后,是李诞静悄悄的努力。
“我想只要是看过《奇葩说》或者《脱口秀大会》的观众,都不会认为李诞是个不读书的人吧?他的阅读量、他从书中获得的观点,撑起了他很大一部分的内容表达。他其实很努力,但他做脱口秀的时候,还是保持了基本的人设。哪怕他说自己很努力,观众也会觉得他是在调侃。”
■题图为也so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