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商户业务负责人马荣华至今仍记得:2008年8月22日,自己从中山公园站二号口出站,来到了凯欣豪园。这是一处民宅,也是支付宝在上海的第一个办事处。出于礼貌,8点半就早早到公司报到的马荣华按下门铃,开门的是穿着大裤衩、睡眼惺忪的未来同事。原来,从杭州来出差的同事没有订到宾馆,就住在了办公室里。
“那一瞬间,我以为遇到了骗子公司,拔腿就想跑。”
在招聘主管的反复劝说下,将信将疑的他走进了这个三室两厅的民房里,一呆就是大半年。
“吃饭就是外卖,那时候没有饿了么,攒了一抽屉的各种外卖小广告。电话订餐,老板送上门,吃完饭,桌子一擦,又变成了办公桌。”
短短半年后,支付宝就迎来了第一次大变化。2008年底,搬入了位于民生路的浦东证大五道口,支付宝算是正式在上海安了家。彼时,整个3层楼的办公室,加上马荣华,共11人。为了解决“人才荒”,五道口的第一批员工是用大巴从杭州“拉”来的。
“公司内部自愿报名,以技术、研发为主,被我们戏称为支援上海计划。”
马荣华说,从那时起,他们就意识到,公司要扎根浦东了。
很多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粮票”是什么,但粮票、油票、布票却是上一代人不能忘怀的记忆。浦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从去供销社“凭票购物”,到用现金和信用卡购买商品,再到手机扫一扫支付。但你知道吗?这个“扫一扫”的发源地居然在浦东。
马荣华回忆,2010年可谓“O2O元年”,支付宝上海技术团队率先提出了要做线下条码支付,也就是现在付款码的前身。从2017年开始,支付宝加大投入力度服务线下中小微商家,推出了收钱码产品,针对部分小微商家担心的安全问题,支付宝推出了“你敢扫,我敢赔”服务。马荣华说:
“浦东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收钱码推出之初,得到了浦东区商委的大力支持,让浦东数十个大型菜市场成为第一批扫码付菜场。浦东的这次尝试又先人一步。”
如今,付款二维码已经贴遍了大街小巷,这几乎成为一种工作方式的革新。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以路边小店为核心的线下“码商”销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是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8倍,“码商”首次追上“网商”,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网商银行数据显示,9成小店店主成为“码商”后,生意变好,消费频次提升3成,销售额提高2.5%,百元商品销售额提升能达5%。
今年4月,马荣华又参与到了上海购物节项目中。企业消费券是55购物节的亮点之一。
和其他地方不同,上海采取了鼓励企业自行发券、激活消费的模式。新世界城通过支付宝,向周边潜在用户、新客发放消费券。首次尝试线上精准发券+线下消费的新模式。
马荣华坦言,向商业体开放精准营销能力是一个新课题。看似简单的“发券”动作,其实是个技术活。通过算法及到店客流,可随时调整发券的人群范围、在36小时内实现与商业体结算系统的对接、确保真实消费者领取……这些都离不开算法、风控等众多技术支持,是企业发放支付宝数字消费券在上海的一次成功实践。
“通过数字新基建,帮助上海本地大型商业体通过数字化运营方式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是提升本地服务业数字化能力的重要一步。”
浦东在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浦东已然成为新科技的试验场。在民生服务领域,浦东和阿里已经在“无人区”探索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科技研发—区域试点—全国推开”的“浦东模式”。
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长三角地铁互联互通。2019年12月10日,长三角地铁实现9城互通,使用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不仅可以乘坐上海地铁,还能在长三角全部地铁城市一码通行,覆盖2000多公里轨道交通,占全国里程的1/3。
支付宝技术专家魏尚介绍,这是区块链技术在地铁领域的首次应用,也为日后更大规模城市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安全高效的技术基础。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还发布Trusple平台,该平台是基于蚂蚁链技术的全新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和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上海是金融科技超好的试验田……很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上海、浦东首先取得突破,在上海证明可用的,就能够通过在长三角复制,最终走向全国。”
应时代之势,2020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计划,明确“三总部三中心”建设和以科技驱动打造“数字生活城市新标杆”。
协议显示,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将进一步优化在沪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发挥在数字技术、区块链、移动支付、跨境汇款等方面的优势,推进支付宝总部、盒马总部、本地生活总部及阿里上海研发中心、阿里新零售中心、蚂蚁科技中心等加速发展。
根据协议,“服务高品质生活“是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之一。浦东企业盒马推出“盒小马”,在地铁站等密集区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的早餐,支持上海“早餐工程”。
从买早点、坐公交,到各种缴费……如今上海线上服务已涵盖了公积金、医保、社保、税务、交警、文体服务等,再到政务一网通办,健康码,以及众多本地特色的功能服务,科技能力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而支付宝直接主导参与了上海的整个公共基础数字化建设。
“双十一”即将到来,今年11月10日晚上开播的天猫“双11”狂欢节晚会将是第三次在浦东举办。得益于开放、公平的商业环境,以及对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上海从来都是阿里新零售的首选之城与前沿阵地。
10月9日,首家“淘宝1元旗舰店”在上海开张迎客。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内首个无人1元店,将以全场1元的价格出售商家的“厂货”,无接触购买全链路,这也是阿里连接“新零售+新制造”两大战略的一次创新。
上海与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渊源不止于此。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授权的电商行业招展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从全球品牌招商、盒马鲜生等新业态引进到智慧会展系统等全方位合作,将使新零售成为进口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后疫情时代阿里这样的数字经济平台在打造在线经济和新消费方面的巨大作用更加凸显。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模式,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科技创新资源活跃、应用场景丰富多元,这些原生优势都进一步推动上海在多领域先行先试,难怪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选择将更多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放在上海。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
“阿里巴巴有越来越多的业务落地上海,成长于上海,在上海实现‘无中生有’。我们希望与上海一道,在这块最好的土壤上共同发展,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