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安亭玉兰第一社区居民金政元,
向区档案馆捐赠
《上海大众新闻》创刊号。
这张珍贵的报纸,
记录了上汽大众在安亭的发端,
也是安亭人民小康生活的见证。
经了解,
金政元竟然是明代嘉靖年间全国首富的后人,
还是安亭大众汽车维修站第一任员工!
2010年,金政元和3位哥哥,无偿捐赠了父亲民国37年的国民身份证。说起自己的家族,金政元不无自豪。喜欢评弹、越剧的人都知道,《玉蜻蜓》里有个富家子弟金贵升,当时家里不但有个玉蜻蜓,还是全国首富。金政元说,这个金贵升就是他的祖先,金氏家族的祠堂就在苏州山塘街。
1983年4月11日,中国首辆合资轿车桑塔纳在位于安亭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线。1987年12月,金政元进入上海大众维修站,成为几名元老级员工之一。那时修理站的厂房还未建造完成,维修工们开始学习桑塔纳汽车的结构零件和维修技术。从那时起,德国大众对装配工艺、质量的一丝不苟,开始慢慢融入上汽大众的企业文化。”金政元回忆:“很多同事都是半路出家,我有钣金工的技术基础,经常受到表扬。”
据金政元描述,他修过的第一辆桑塔纳左边车身严重凹陷变形,车漆已经撞掉一半。他还记得这位车主挺豪爽:“这车也跑了10万公里了,没保养过几次。修吧!多少钱我也认了!”
当时最早一批的桑塔纳有高耸的电动伸缩天线,雾灯和日版的一样装在外侧。4.546米长、棱角分明的车身,四四方方的车灯,标准的“船型”三厢造型深入人心。那时作为维修新人的金政元,能维修中国第一批桑塔纳,还有点兴奋。“当时有一位大众师傅指导一起修的,我自己也画了好几张草图,花了很多心思。”更换左前叶子板、左前门、左后门,左后叶喷漆…….金政元对于当时的维修过程印象深刻。“一天小修可以修4、5辆车,大修的车要5—10天。”金政元在维修岗位的3年间共修理了约240辆车。“那时候还没有4s店,全国各地有疑难杂症的车,都会开到安亭来修。”
■ 90年代桑塔纳备用钥匙
从第一工位做到最后一个工位,金政元从线束做到了维修检查。“一个月工资有1000块钱,在当时算高薪了。”金政元笑着说“当时工作时间很稳定,早上8:00到下午16:30,偶尔加班到21:00。”由于缺少人手,他经常要负责好几个流程。在售后服务中,单索赔来说,就需要通过查询工位、工时代码与损伤件代码,正确填写一式三联的索赔申请单,包括零件费用与工时费用,传送给上海大众,同时建立向德国大众索赔的接口与流程。因为当时部分零部件是从德国进口的,需要大量的文件和系统管理。售后服务的安心和保障,奠定了上海大众经典车型桑塔纳的畅销不衰。
在业务工作中,经常有客户修好车,欠款拖到年底还不结算。有一年客户欠费加起来将近50万,金政元急坏了。他想尽一切办法要回欠款:“冬天早上六点就等在别人门口,我理解别人难处,希望别人也理解我。” 耐心守候换来了不错的业绩。这一年,金政元把50万欠款悉数要了回来。
90年代中期,国内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桑塔纳逐渐成为私家车的首选。“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1995年4月20日,第一辆桑塔纳2000成功下线,短短一年多时间,桑塔纳2000便迅速占领国内公商务级别的用车市场。“那时候的桑塔纳20万一辆,还要有配额。当时一个家庭20万可以买3套房子了。”金政元笑着说:“老桑车子吃香,维修工也跟着吃香,自己的技术开始有了用武之地。”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金政元不止是修车的好手,平时还经常锻炼,参加过铁人三项。2003年,他正开车行驶在墨玉路上,看见路边超市有人偷东西逃跑。路见不平的他立马转弯靠边停车,下车追赶小偷,“我用一个过肩摔,直接就把他制服了。”金政元兴奋地演示给记者看。这一年,他获得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今,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金政元退休在家,却依旧关注着汽车行业。他经常感慨:“30年前,汽车还是稀罕物,现在家家都有,还有进口车、电动车、无人驾驶车。现在修车都用电脑检测,故障判断准确,效率比我们那时候高多了。”虽然如此,年轻的维修工还是尊称他们这一代为“老师傅”,说他们有“真本事”!
面对汽车行业大变革,金政元对新能源汽车充满期待。“我经常看到路上有无人驾驶车,希望能尽快实现无人驾驶,方便我们老年人。”金政元笑着说。“节能和环保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新能源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中国的汽车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