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的面包店买几只面包带回去当第二天的早餐,是上海人惯常的生活方式。
但仔细一想,有一些过去经常光顾的面包店,似乎长远不去了,有的甚至不见了。
那些曾经红极一时、几乎每个上海人都光顾过的面包店,它们后来怎么样了?
静安面包房成立35年了。在隆重的生日会上,同时启动并推出20余款各色新品吐司。
除了对原有传统吐司进行原料和工艺升级外,还研发了巧克力榛子酱、咖啡、咸蛋黄、肉松等创新口味的吐司。
这种感觉,就像看到年轻时喜欢过的大明星出来参加综艺节目。
把静安面包房形容为“四大天王”般的天王巨星可不为过。时隔三十多年,很多人都还记得当时在华山路上排队买法棍的场景。
那时法棍卖5角2分,再加2两粮票,刚从生产车间送到门店的时候,还透着热气。
在法国面包师傅马丁的教导下,法棍的制作原料只有四种:高筋面粉、酵母、盐和水。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向外散发属于面包本源的香气。
吃惯大饼油条、小笼馄饨、泡饭的上海人,那时对于面包的认知只停留在油纸包的枕头面包上。
一角几分一个,上海小囡要春游去,才会买一只当中饭。
虽然很多人没见过这长相奇怪的洋点心,但上海人欢喜时髦,对西方事物有很高的接受度。
所以那一时期,手上拎着或自行车上挂着一根法棍,成了华山路上独特的风景线。
■1990年,《新民晚报》报道静安面包房顾客盈门。
而静安面包房本身也是上海面包史上不容忽视的关键线。
1985年,它由上海静安宾馆、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资组建,是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式面包房。
它的出现,犹如打响了上海面包店蓬勃发展的发令枪。
江湖地位在,但随着一波又一波新潮面包店的兴起,静安面包房的“老气”也是无法被情怀滤镜磨灭的。
就连它曾经的王牌产品法棍,也早被很多后起之秀超越。
这么多年,它研发新产品的脚步一直都没停,更在生日的时候有了新动向。
但这就像钟汉良来参加“这就是街舞”,会有粉丝爱看,会有人感叹中年人的努力,但架不住年轻人只把眼睛放在王一博身上啊。
心理的落差肯定会有,但静安面包房还是要放平心态。毕竟放眼望去,有一些当年和你一样的大明星,他们……早已不在了啊。
8月,陈琳有点郁闷。她听说,新华路上的马哥孛罗面包房要关门了。
过去,她一直是它家的拥趸,家里有朋友来聚餐,她一定会去买上核桃法棍。
在店里切好,回家烤箱里烤上一两分钟,用来做餐前点心或是配酒都很合适,得到了不同朋友的好评。
新华路上的店是这一品牌在上海留有的最后一家店面。随着8月16日的关闭,存在了26年的马哥孛罗面包房在上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大众点评上,马哥孛罗新华路店已显示歇业状态。
马哥孛罗来上海开面包店的阶段,正是一家又一家中外合资面包店来上海布点的时间。
静安面包房开张后,生意兴隆得出乎想象,记者去采访,从店里了解到,每天售出的面包竟达两吨多。
这么大的市场,嗅觉敏锐的商人自然不会错过。在这之后,一家又一家的面包店开了起来。
法式面包受欢迎,日式的会不会更合上海人口味?
1986年,上海旅游服务开发公司与香港新港公司合资开设樱花面包房,引进日式面包生产设备,制作日式面包,并在江宁路南京路口设立总经销处——申港佐食房。
面包店都集中在市中心,大杨浦居民也想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法式面包。
1988年,鞍山路上的上海凯迪面包房开炉生产法式面包,为的是缓和沪东地区居民“吃面包难”的矛盾。
大杨浦的面包店不开则已,一开就面对面打竞争战,连名字都起得像亲兄弟一样。
1993年元月,江湾路华侨面包房的正对面,开出了一家“新侨面包世界”。
那时华侨面包房已开业5年多,它由两家国有企业联营组建。销售旺的时候被称为苏州河以北地区的“面包大王”,10个月就收回投资150多万元。
而成立两年、由港商出资的新侨势头很猛,在华侨对面的门面是它开设的第十家连锁店,很快在这场竞争中打赢了前辈。
■1993年《新民晚报》上有关“两侨”相争的报道
当时“两侨”相争胜败的结局被媒体分析为“在市场经济舞台上不同机制给企业造就的不同结果”。
或许因为这份警醒,当时上海的面包店大多是民营企业间的合资。
有和南方的企业合资的海海面包房,有和香港公司合资的申申面包房,还有更多的是和台商合资的面包房。
马哥孛罗就是这样一家和台商合资的面包店代表。它是由台湾出版家卓鑫淼先生的夫人投资200万美元和上影厂合办的。
最初开设的时候就很有创新性,选择在静安寺艺术书店和上海影城附近汉语大词典门市部内开设了面包屋,并备有座位和饮料,让人可以坐下来吃面包喝饮料。
如果90年代就有智能手机,有社交媒体,那马哥孛罗几乎具备了网红店的一切元素。
特别是它的新华路店,实在是太好拍照了。
面向马路的是整面落地玻璃窗,点个欧包点杯咖啡坐在那里,既可以成为别人照片中的风景,也适合给自己来一组悠闲打卡照。
在得知面包店要关门的消息后,老顾客“随云飞天”特地去了一次。
■网友“随云飞天”特意去新华路店打卡告别,并在网上撰写了评论。
“听说我是换了两辆公交过来告别的,店员也十分感动,从消毒柜里取出一个咖啡杯给我当道具,还拿过我的手机热心地帮我从各个角度拍了许多照片。‘留个纪念吧!’她说。”
和“随风飞天”一样,很多人都在网上留言表示对于马哥孛罗关门的可惜。
就连上海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克敏也表达了同样的惋惜:“它是上海非常有个性的面包店,它关门并不是因为工艺不好,也不是水土不服。”
“只是因为之前的管理者离职了,没有人来管,也不想把品牌给其他人。”
- END -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