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是怎么走红的


作者:李欣欣 姜天涯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20-11-13 14:29

谁都知道武康路成“网红”了。

但也就在20年前,它还只是一条乱哄哄的小马路,开着马路菜场。

武康大楼的那个路口,茭白叶、毛豆壳、洋葱皮等垃圾每天能扫出好几车。

武康路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这得从一个法国人说起。

2016年4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件事:武康路上的WIYF冰淇淋成为网红,“流汗排队也值得”。

到了当年五一小长假,原先周末排队40分钟的WIYF,已经要排2个小时了,队伍一直排到复兴西路。


■WIYF的老板Franck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记录下了当时的排队景象


这家店的老板就是法国人Franck Pecol。甚至有人说,他在武康路开创了一个“法式迷你美食帝国”。

顶峰时期,他在武康路有6家店。

包括享有“上海最好吃的法式面包店”之称但后来声名狼藉的的Farine、可丽饼店Far-West、法式餐厅Franck Bistrot、咖啡馆Grains、汉堡店Rachel’s。

不过,Franck的美食店真正“出圈”,是他2012年拿下武康路378号门口的位置,开出那家网红面包店Farine。

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在2016年的文章里就写道:

“网红店面包房Farine和冰淇淋WIYF简直就是武康路上的流量担当……武康路真快沦陷(为)名副其实的游客区了”。


■Farine当年的店面/来自Farine的微信公众号


Franck开店到底做了什么?

首先,是选址眼光。

Franck的“迷你美食网络”分布在武康庭(376、378号)和离巴金故居不远的202号。他掐住了武康路的两个要塞。

至今,武康路最聚人气的还是这两个点。

其次,综合设计。

当时大火的面包店,他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工业风灯饰,深色榆木。

“进门右手就靠墙整整齐齐码着十几袋打着自己Logo的T65面粉。”企鹅吃喝指南曾写道,“说人话就是,你们要的手工气息”。

“他有个橱窗专门展示他的面粉多好。当然那是一个广告宣传,但他的产品宣传什么的,是包含在设计里面的。” 


■Farine当时的橱窗/大众点评网友@kristy杉杉


王玉丛也认可了Franck的这一整套设计。

“Franck会让店里很干净、很整洁。音乐也是刚刚好,(店里)都是很新鲜的烘培的味道。”

“从你进店的这一瞬间开始,整个一套产品就应该呈现在你眼前了。” 

就连客人买好面包拎走的透明购物袋,一路上都可以给Farine做广告。

这个小心思,你注意观察的话,今天上海还有很多走网红路线的面包店在沿用。

有句讲句,Franck的这些设计理念,在今天上海商业的流行元素中依然可以被看到。

你能在点评上看到人们这么评价一家面包店——“整个店弥漫着以前Farine的面包香”、“外面的大桌子,有点Farine的感觉”

设计之外,厨师出身、在迪士尼工作过的Franck,还很懂得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做营销。他的个人故事至今还在互联网上流传。

在微信公众号还不是很普及的2014年,Farine的公众号就开始运营了。中英文双语,多的时候一个月更新十几条。

除了新品、节日特推,还有法式食物小故事,甚至Farine的巴黎、纽约餐厅推荐。


■早在微信公众号刚开始流行时,Farine就把自己的账号做得有声有色。


他不遗余力地在上海推广“法式”生活概念,这股风潮在今天依然流行。

Franck的店在视觉化和传播性上,非常符合一家网红店的基本要素。

好拍的ins风店面,get ✔

清晰的产品定位和故事,“传统法国方子”,get ✔

在前法租界的法式情怀,get ✔

严格说来,WIYF连个店面都没有,只在武康路上开了一扇不大不小的窗户营业。但人们依旧争相为此买单。

哪怕就是为了得出一个“不过如此”的结论,也先排队拍照吃了再说。

就这样,络绎不绝的排队人群和买完拍照的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给武康路带来了爆棚的人气。

至今你还能看到这种“商业搭载互联网”模式继续。小红书上关于武康路最火的照片,就是一只米奇造型冰淇淋配上后景的武康大楼。



■在小红书上搜“武康路”,一定会看到“米奇造型冰淇淋+武康大楼”的组合。


Franck深谙这一点。

他曾在报道中说过:“我不太担心怎么做营销,中国人喜欢展示他们吃的食物和生活方式”。

就这样,Franck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城市隐秘去处发展成了网红街。

罗马不是一天建立的,但是“神话”的覆灭只在一夕之间。

2017年3月,因为被员工爆出使用过期面粉制作面包,Farine一夜之间关闭,Franck潜回法国。

他在武康路上的6家店全部关门。

只有Franck Bistrot在歇业三个月之后,重新营业,并特地澄清:Franck Pecol此前只是这家法式餐厅的小股东之一。

在解除了与Franck的伙伴关系和品牌联系之后,重新开店。

武康庭,连带着武康路陷入了沉寂。

“武康路变得很荒凉。”Franck Bistrot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状况。

“就名声很差嘛。大家都知道是在这一块,说他用毒面粉什么的,这个对餐饮其实是致命的打击。”王玉丛回忆道。

“然后我们就被顺带着牵连了。整个庭都是这样的。那一段武康路很萧条的。”

Franck走了,但武康路的消费生态和网红文化的机制却被触动了。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催化,小小沉寂了一下后,武康路很快再度蹿红。

2018年初,武康路把“宇宙级网红咖啡店”%Arabica吸引来了。

这家网红店一亮相武康庭,立马人山人海,排队几个小时才能买到一杯咖啡。

然后是赫赫有名的老麦咖啡店、被誉为“咖啡店祖师爷”的皮爷Peet’s咖啡也纷纷来了。

有意思的是,新的商家们还是“悄悄”沿用了Franck开创的武康路网红范式。

皮爷开在了原先Farine面包店所在的位置。



■Farine之后,武康路378号的位置开出了Peet's。


有网友点评:“踏入Peet’s的店内,发现连桌椅摆设跟三年前的Farine都是一样的。”

还有Wagas旗下的网红店Lokal也是2018年开的,就在武康路202号——原来Franck的汉堡店冰淇淋店所在的地方。

Lokal保留了原先爆红的WIYF冰淇淋窗口,并且继续售卖冰淇淋。只不过价格从单双球20/30元涨成了28/40元。

和曾经的“WIYF时期”那样,几乎每个来买冰淇淋的客人,无论老少,冰淇淋到手后,第一件事绝对不是吃它,而是找个好角度拍照。



■冰淇淋窗口被保留下来,依旧是热门打卡点。


在环境方面,这些新晋的网红商家也承袭了武康路已有的商业风格:深色木质风,摆设里夹杂着几分异域味道。

至于 Coffee Tree、Franck Bistrot这些超过10年的老店,也继续在为武康路的持续走红发电。


■周日早上10点,Coffee Tree的室外区已经坐满了人。



参考资料:

1. 黄卫芳,《这里,“马路菜场”为何屡禁不绝?》,1998年09月28日。

2. 姜丽钧,《千幢花园住宅修旧如旧  衡山路风貌区将放大休闲功能》,东方早报,2003年10月28日。

3. 吴卫群,《零乱店招煞风景》,解放日报,2004年2月17日。

4. 李和裕,《挖掘花园洋房经济潜力 徐汇要整治1000多幢老洋房》,解放日报,2004年05月27日。

5. 张勇,《徐汇12栋优秀近代建筑重现雅致 保护性置换救老洋房(附照片)》,新闻晚报,2007年10月25日。

6. 吴晓青,《武康路沿街将恢复“飞花轻墙”》,I时代,2009年06月05日。

7. 伍江、龚丹韵,《武康路是如何重现百年历史风貌的》,解放日报,2016年2月1日。

8. 舒抒,《期待94年武康大楼“素颜”变美的那一天》, 解放日报,2018年03月16日。

9.  林绮晴,《这个法国人在上海待了 12 年,上海最美马路上的 6 家“网红店”都是他的》,好奇心日报,2016年11月14日。

10. 袁玮,《徐汇警方“无感”安保 让“网红打卡地”安全有感、服务有感》,新民晚报,2020年10月8日。

11. 《顶着“Farine面包丑闻”重新开业的法国餐厅,你会去买帐吗?》,ShanghaiWOW,2017年5月26日。

12.  blublu,《双面法租界:武康路v.s.永康路》,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2016年7月11日

13.  张硕、李东华、徐妍斐、叶松丽、吴艺璇,《天天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做面包的面粉普遍过期3个月》,新闻晨报,2017年3月24日。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李欣欣 /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